姓氏闾丘的由来

姓名大师 2 0

闾丘姓在百家姓中是什么起源有哪些由来?而且关于闾丘姓中的著名历史人物又有哪些吗,对此姓氏闾丘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姓氏闾丘的由来

闾丘姓姓氏简述

闾丘(lǘ qiū):姓氏,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尚友录》上的记载邾国闾丘氏食邑于此,说明闾丘是以邑为氏的。闾丘,原来是春秋时邾国的一个地名。当时在周天子统治的封建制度之下,有人被封食采于此,所以,这一家族的后代子孙,就以邑为氏,而姓了闾丘。另外,《世本》上指出,齐国的闾丘婴之后世子孙,也以闾丘为姓,称为闾丘氏


姓氏闾丘的起源

渊源一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邾国闾丘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在史籍《尚友录》中记载:邾国闾丘氏食邑于闾丘,说明闾丘是以邑为氏的。实际上,春秋后期,在邾国(今山东济宁邹城)境内的闾丘邑,原为齐国之地,周简王姬夷十四年(晋悼公姬周元年,齐灵公姜环十年,公元前572年)爆发的晋攻齐之战中,其地为邾国乘乱所占。

周灵王十九年(鲁襄公姬午十九年,邾悼公曹华三年,公元前553年),邾国君主邾悼公居然出兵去偷袭强邻鲁国,但很快即被鲁国的报复还击打得惨败。后来居于闾丘邑的一位邾国大夫则叛逃到了鲁国,并将其所辖的邾国漆邑、闾丘邑奉献于鲁襄公,之后成为鲁国大夫。至于是哪一位邾国大夫,在史籍书《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中有明确记载:春闰正月,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杜预注:庶其,邾大夫,以邾邑漆、闾丘奔鲁,故言窃邑畔君以要利也。从地理位置分析,近代学者杨伯骏在《春秋左传注》中指出,古漆邑在今山东省邹县的东北部,而闾丘邑又在漆邑东北十里,因此其大致在今东曹村至西朱村一带。在成为鲁国的漆城后,闾丘之地则被并入漆邑,在《左传》中后来仅记载城漆,有闾丘亭。

居住在闾丘之地的住民中,多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闾丘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闾氏、丘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不过,闾丘住民中或为莒国人、或为邾国人、或为齐国人、或为鲁国人,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渊源二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婴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个闾丘邑(今山东济宁邹城东曹村至西朱村一带),原为莒国西部边境之地,周定王姬瑜十一年(齐顷公姜无野三年,公元前596年),齐顷公发动了一系列针对莒国的战争,其地为齐国所夺。婴,公元前?~前542年待考,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据说他文武全才,食邑在闾丘,因此称闾丘婴。

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姜购六年,公元前548年)农历5月,齐庄公被大夫崔杼所杀,5月19日,崔杼立齐庄公同父异母弟姜杵臼为君,是为齐景公。崔杼城为齐景公的辅相,执掌朝政,以大夫庆封为左相。当时齐国太史记载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杀太史。太史之弟接着这样写,也被杀。另一弟仍然这样写,又被杀。又有一弟继续这样写,崔杼没办法了,就只好由他去了。弑君事件发生之后,齐国大夫闾丘婴用车子的帷幕将妻子包捆起来,装上车,和另一名大夫申鲜虞乘车逃走。申鲜虞把闾丘婴之妻推下车,然后说:国君昏昧不能纠正,危险不能救援,死了不能跟着死,只知道藏匿自己所爱的人,那还有谁会接纳我们?他们走到弇中(今山东临淄)狭道,准备住下来。闾丘婴说:崔氏、庆氏恐怕在追我们。申鲜虞说:狭路上一对一,谁能让我们害怕?于是他们就住下来,头枕着马鞍睡觉。醒来后,先喂饱马然后吃饭,再套上马走路。走出弇中,申鲜虞对闾丘婴说:现在要快赶马,崔氏、庆氏人多,难以抵挡。二人遂逃奔到鲁国。当年夏季,晋平公姬彪召集鲁、宋、卫、郑、曹、莒、邾、滕、杞、邾等国诸侯在夷仪(今山东聊城)开会,然后一同率兵伐齐国,以作为对齐庄公曾经伐晋国的报复。齐国人无法抵抗这么多的诸侯联军,就用齐庄公被杀之事向晋国解释,并派大夫隰锄请求媾和,左相庆封也来到诸侯军中。齐国奉送的奴隶都男男女女分开列、捆绑,并把齐国宗庙祭器和乐器送给晋平公,从晋国的六卿、五吏、三十个师的将领、各部门主管、属管和留守的人都赠送给大笔财礼,晋平公这才答应了齐国的请求,并派叔向通告诸侯。

周灵王二十七年(齐景公姜杵臼三年,公元前545年),左相庆封通知逃亡者返国,闾丘婴也回到了齐国,受到庆封的重用,后曾率齐军围攻据卢邑反叛的高竖。后来,公孙虿执掌齐国国政,他怀疑闾丘婴为原左相庆封一族之党,恐其于己不利,因此在周景王姬贵三年(齐景公六年,鲁襄公姬午三十一年,公元前542年)故意派闾丘婴领兵去伐鲁国。鲁襄公当然十分愤怒,派使臣到齐国责问其故,公孙虿就借机加罪于闾丘婴,然后将其杀掉。随后,其族人皆被迫出奔莒国,之后分散四方。

在闾丘婴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闾丘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闾氏、丘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在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疆执政时期属下有著名的大夫闾丘卬、闾丘光,皆闾丘婴的后裔子孙。闾丘氏族人大多尊奉闾丘婴为得姓始祖。


姓氏闾丘的历史人物

闾丘先生

闾丘先生:(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时期齐国隐士。齐桓公在社山打猎,和十二位父老慰劳桓公,桓公为他们免租免役,他未加致谢,且要桓公赐以富贵寿考。说: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赈之以时,臣得富矣;令少敬长,臣得贵矣。桓公听取其主张,与管仲谨修政教,终成霸业。

闾丘卬

闾丘卬:(生卒年待考),著名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年十八岁时,在路上拦住齐宣王,以家贫亲老,要求担任小吏。齐宣王认为他年纪小,不许。闾丘卬遂指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年轻者和年老者各有其优点和不足,还强调齐宣王身边有谗人,最终被齐宣王任用。

闾 快

闾 快:(生卒年待考),号闾丘子;魏国人。著名战国时期阴阳学家。齐国大夫闾丘婴之后。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闾丘子曾著书十三篇,惜已亡佚不再。

闾丘冲

闾丘冲:(公元?~311年待考),字宾卿;高平人(今山东金乡西北)。著名西晋诗人。性通达,好音乐,清平有鉴识,博学有文义,王衍誉之为高才。曾任太傅长史。晋太安二年(公元305年),为散骑常侍,奉惠帝命至成都王兵营劳军。晋怀帝执政时期任尚书、光禄勋。后在永嘉之乱中遇害。《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二卷,已佚。今存《三月三日应诏诗》二首、《招隐诗》一首,载《艺文类聚》、《初学记》;另有《武悼杨皇后服议》一篇,载《晋书·礼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