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慕容的由来

姓名大师 2 0

慕容姓在百家姓中是什么起源有哪些由来?而且关于慕容姓中的著名历史人物又有哪些吗,对此姓氏慕容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姓氏慕容的由来

慕容姓姓氏简述

慕容姓《三国志·鲜卑传》中提到,汉桓帝时,鲜卑分为中、东、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阙,居慕容寺。而从《通志·氏族略》的记载上考究,慕容氏出自中古时期,部族首领高辛氏的后裔,建立鲜卑国,自言慕二仪(天地)之道,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为姓,称为慕容氏。历史上的鲜卑族在今内蒙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慕容氏的发源地和老家便在这里。


姓氏慕容的起源

第一个

源于鲜卑族,出自汉朝时期鲜卑中部大人慕容,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传说,在东汉桓帝执政时期,鲜卑民族分为中、东、西三部,其中部首领大人叫柯最阙,居慕容寺,后因以为姓氏,称慕容氏。

第二个

源于高辛氏,出自秦汉时期鲜卑族慕容,属于以部落首领名号称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慕容氏出自中古时期,世代居于东北地区,秦、汉之际被称作东北夷,自称是帝喾(姬夋)高辛氏的后代。这个东北夷是古代东胡民族中的一个分支,在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击散,之后该支族人迁徙栖息于以鲜卑山为核心的一带地区,即今内蒙自治区的西拉木伦河与吉林省的洮儿河之间,该部族首领在东汉时期建立了一个鲜卑国,因此号称鲜卑族。传说,这位鲜卑国主自称是慕二仪之道,继三光之容,因此以慕容为称号,称慕容单于,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王族传统,其鲜卑国在后来被称作鲜卑慕容部,部族人等因称慕容氏,此后世代相传。

慕容氏的发源地就在斯地,故慕容氏族人皆尊奉慕容单于为得姓始祖。


姓氏慕容的历史人物

慕容恪

(公元?~366年),鲜卑族,字玄恭,前燕主慕容皝之子;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著名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政治家、军事家。慕容恪是前燕王慕容皝的第四子,慕容恪幼而谨厚,沈深有大度。因其母高氏不被宠爱,所以一直不为慕容皝所注意。

慕容隆

(公元?~397年),鲜卑族;昌黎棘城人(今辽宁义县)。著名十六国时期后燕将领。慕容隆是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之子,慕容垂一生后代很多,诸

子当中比较有名的有段后所生的慕容令、慕容宝,但段后在前燕时即被可足浑氏(前燕帝慕容俊皇后)害死。另一个皇后也姓段,为了区别二人,史书上将前者称为先段后,将后者称为后段后,后段后生子慕容朗、慕容鉴。慕容垂的一些爱姬生子有慕容麟、慕容农、慕容隆、慕容柔、慕容熙等,慕容隆就是其中之一。

慕容三藏

(公元544~611年待考),燕人。著名隋朝大臣。慕容三藏的父亲是慕容绍宗,《北史》第五十三卷中有传。慕容绍宗承袭祖、父而任职于北魏,封索卢侯,任北魏后期权臣尔朱兆的长史,朱兆失败后转投北齐高氏。先后掌管府库、图籍诸事,任青州刺史、御史中丞、徐州刺史、尚书左仆射、东南道行台(为击讨侯景而设)、南道行台(为抗击西魏王思政设)等职。慕容三藏的后人,史籍中只提到其孙慕容知廉,任唐雍州泾阳县尉。慕容知廉之父是否就是上文中的慕容遐,不好断言,因为慕容遐只是慕容三藏的儿子之一,慕容知廉与慕容遐的关系是父子还是叔侄,现有的材料还不能确定。

慕容延钊

(公元908~964年),字化龙;山西太原人。著名五代、宋初将领。慕容延钊出身将门,他的父亲慕容章官至襄州马步军都校,领开州刺史。慕容延钊在少年时代就以勇敢干练闻声,后汉时他为枢密使郭威的部下。郭威代汉建周后,他被补为西头供奉官,历尚食副使、铁骑都虞候,后周世宗继位后,改任殿前散指挥使都校、领溪州刺史。慕容延钊戎马一生,他善于攻伐,南征北战,以军事统帅的身份参加了后周和北宋几次主要的统一战争,并立下显赫战功。

慕容彦超

(生卒年待考),五代时后周将军,曾任兖州(今山东滋阳)节度使,后叛周兵败自杀。

慕容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