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测算大师满天飞,智商税的背后是资本收割,你中过招没有?
互联网测算大师满天飞,智商税的背后是资本收割,你中过招没有?
文/吴其伦
最近,打开各大社交媒体,都会在评论区或动态中看到网络测算的骗子,他们打着“转运”、“算运势”、“解生辰”、“解读姓名”……的旗号妖言惑众,以“没有供奉神明”为由欺骗咨询者诱导其测算,网络测算费用每小时可达400-1000元不等,而后又兜售所谓的“法器”。整套流程的任何一环都可谓真正的智商税,由该产业衍生出的各式纠纷也层出不穷。
为什麽网络测算会有市场?
根据2019年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四人中就有一人非常相信或比较相信测算。根据网易数读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62.05%参与过测算(包括星座罗盘和塔罗占卜)。网络测算之所以能够割韭菜成功,就在于利用了人们的迷信与压力。
如今的民众尤其是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996、加班、借贷压力、养老问题、子女赡养问题、恋爱与婚姻问题……等,很多人在众多纷繁芜杂的烦恼中急躁、困顿与迷茫,但又没有改变现状的决心与勇气,迟迟迈不出改变的那一步,于是便心系“玄学”,认为依靠星座、塔罗、卦象等可以改写运势。
另一方面,网络测算这一灰色产业花样层出不穷,以免费或低价诱导人入局,随后开始推销产品,其中花言巧语遍布,抓住了受众群体“想听安慰的话、赞美的话”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在年轻人群体中很容易流传与感染。
网络测算都是虚假,它的本质是资本收割。
网络测算的背后都是一群看透生死、睥睨六道众生的大师?当然不是!这其中都是资本逐利的驱使——由于测算这一灰度产业十分暴力,甚至可谓“零成本”,社会各类人等纷纷入局,其中不乏一些青少年在自学2-3月后便接起了单,可谓真正的鱼龙混杂。
互联网测算的交易通常在微信,或是以打赏的方式在微博、抖音进行,初级测算花费不超过五十,高阶占卜动辄上百、上千甚至上万。网络测算行业套路如下:首先以“初级入门基础服务”骗人入局,如塔罗牌的“首张牌免费”,配以流年运势祈福的文案,勾起年轻人“试一试”的心理。继而转入“深度套餐”,诱导入局者了解更多、更全面、更深入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大多399/599/699甚至几千,套餐组合款式琳琅满目。最后兜售其他服务,如诱骗入局者购买转运饰品、文娱产品,甚至会发展下线,诱导其购买课程,衍生出师徒系统,而这些所谓的占卜培训课程一节课收费高达8000元。
不论在哪一环节、不论面对哪些人,这些占卜者的话术都万变不离其宗,诸如“你小时候身体不好,但是未来会……”、“你一生总运势很好,只不过小麻烦不断,想解决这个只需要……”、“你很有想法,很有规划,你只差……”
我国“互联网测算”受众群体大概占45%,这意味着每两个人中几乎就有一人对此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而在全国中,消费群体占16%,他们年均测算最低消费一千元。以我国14亿人口来算,每年互联网测算产业至少有2.24万亿的营收。平均每个占卜师每小时收入约为500元,平台上最顶级的“咨询师”年收入接近200万元。
打击网络测算黑产业,需要社会各界的行动。
轻信“云测算”的本质是人在“躺平”或缺乏自我执行力之后却心有不甘、心生慌乱,从而将希望托付给他人、托付给虚幻。这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此外,当个人的姓名、生日、住址、工作地点和面部信息都泄露后,还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打击网络测算势在必行,这需要社会各界作出努力:
对于国家而言,央视已经起底了测算乱象,但对该行业的整治仍需深入,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
对于家长而言,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破除迷信。
对于学校而言,要普及相关知识,谨防学生上当受骗,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对于媒体而言,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力排迷信之风。当占卜形成风潮,这是社会的娱乐至死与愚昧至死。
解铃还须系铃人,公众需警惕网络测算陷阱。
想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公众出发——人们相信测算的实质是期待更多的心理安慰,玄学这门生意并没有任何依据,它的创收依赖于粉丝的高忠诚度,当公众不再轻易迷信,当公众培养出求真务实的品格时,这一产业不攻自破。
“心在云端,路在脚下”,不论是财富、爱情、友情、快乐……都是靠自己争取的。付诸努力才会收获成就,主动示好才会建立感情,大众尤其是年轻人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相由心生,命由己造”,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保持持续进步的状态,那麽运气自然到来。(完)
本文來自: 紫微府 ,原地址:https://www.ziweifu.com/bazi/9357532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