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千岭之松)
自然界万物总是相生相克,于是有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温暖的春光融化了严冬的寒气,凉爽的秋风驱散了夏季的热浪。
自然界万物也有生得太猛克得太凶的时候,偏离了和谐共生的轨道,于是产生了自然灾害。当自然界的事物越过和谐共处的界线时,作为代表地球生物最高智慧的人类,就会动用智慧的威力,采用各种谋略和手段,对自然界的恣意妄为进行干预,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大框架内,不让其对人类造成伤害。
事物都会相生相克,社会亦如此。社会有着内在的规律,维持着一个大致的平衡。如果超出了大平衡的框架,各种车辆人马横冲直闯,乱套了,国家机器就会进行干预。或者,出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变革。
穷人生活艰难了,就渴望平等,希望相关机构在建立分蛋糕的机制时,能够将穷人那一块分大一点,让普通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
权力泛滥了,就会引起反抗;自由得不到约束,社会就会混乱;掌握权力的人若听信谗言不辨真伪,忠义之士就要遭殃;一个单位若重用两面三刀喜欢告状的小人,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就会寒心。
凡事总是相生相克,做人亦如此。站在高峰时头脑不清醒,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可以俯视万物,视苍生为草芥,视法度道德为虚无,骄奢淫欲,猖狂无度,就会跌落深渊。有句话说得好:人欲灭亡,必先疯狂。反之,处在低谷时,不气馁不放弃,抓住时机,定会逐步进入佳境。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相生相克。做人不能越过相生相克的度,去伤害到别人。品行太坏,欲望太强,脾气太暴躁,太自私自利,都会物极必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管有的人多麽高明伪装得多好或者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管中间经历多少曲折,伤害了多少人,最终,自己的恶言恶行种下的苦果都会被自己吞下,自己酿造的毒酒都会被自己喝下。
相生相克之间,有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线,过了,就会泛滥成灾。不管富人穷人,都要注意不要越过这条线去危害别人。不管有权无权有钱无钱脾气大脾气小,都应懂得时时反省,都应约束自己的言行,对人对事尽可能客观,懂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让自己尽量做到将心比己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在相生相克中保持相对平衡,避免事业上和心理上产生震荡,乐极生悲。
相生相克之间要保持绝对的平衡也是不可能的。相生相克之间也蕴含着“此消彼长”和“盛极必衰”的规律。相生相克是动态中的相生相克,总会充满激烈的竞争,总会有一方跑到了前面越来越旺盛,另一方落在了后面越来越衰微。但是,旺盛本身并不能保证永远旺盛,衰微本身也不能证明永远衰微,旺盛与衰微总是相互较量相互转化,总是在相互转化中不断前行。
所以,自然界没有永远的高峰。众所周知,以前的高峰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下陷为海洋,而曾经的海洋逐渐上升为陆地,甚至成为世界第一高峰。海洋与山,高原与平原,洼地与丘陵,总会在相生相克的运动中交替上升或陷落。
社会亦在相生相克的交替中发展。只不过,社会的变化不会像自然界的大起大落那样,完全由着地壳运动摆布。社会的变化,由人的智慧和力量掌控。然而,任何强大的力量也无法保证永远的繁盛,任何衰落也不代表永远的衰落。繁盛或衰落,在于是否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是否能把握住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是否能下沉到底层,看清真相摸清规律,顺势而行,顺应民心。
如果人们足够客观,足够智慧,应该可以避免“盛极而衰”的命运。那就是:人们在还没有“衰”的时候,就积极采取系列防范“衰”的战略和措施;在出现“衰”的苗头时,及时调整战略战术,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盛”的发展出路。
尤其是,当法律制度的光芒还无法照耀到社会的每一个死角和每一个人的内心时,人们的德行修养就越发显得重要。做人心地宽厚一些,看问题客观一些,做事公平一些,说话公正一些,各方利益兼顾平衡得好一些,才能在相生相克中走得更长远。
本文來自: 紫微府 ,原地址:https://www.ziweifu.com/bazi/7056084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