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未来或将面临“三大灾难”!需立马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大家敢想象,当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遭遇灾难时,人类会如何应对吗?
随着著名的世界末日电影《2012》上映,似乎一下子激起了人们关于这一话题前所未有的关注。影片中,高楼倒塌、山崩地裂、风卷海啸,人们如蝼蚁一般争相逃命的画面触目惊心,堪称全球灾难片的巅峰之作。 而脱离电影创作,回到现实当中,世界末日虽然被更广泛地定义为没有科学依据的谣言,但是却真实存在着三大灾难,必须引起人类的重视。
那麽,在我们生活的这颗蔚蓝星球上,到底暗藏着哪些危机?这三大灾难,又具体指的是什麽呢?
地球面临的潜在危机
距今大约六十五亿年前,我们现在所处的星系曾经发生过一场大爆炸。在这之后,能够自给能量的太阳最先形成,成为了这个星系的中心恒星,也成为了它的命名由来。就这样,太阳系内逐渐开始出现各个行星,随着不断的星体碰撞和挤压,大家在太阳周围,根据受到的引力大小依序排列。
我们的家园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它形成于46年亿年前,是太阳系中体型较小的近日行星。大概两亿年后,一颗含水的小行星与地球发生撞击,从此,这颗星球上慢慢孕育出了神奇的生命。
正是由于水和生命的存在,让我们的地球成为了目前已知的所有宇宙星体中最特殊的一个。然而,如果只从构成它的物理性质来讲,地球其实也是一颗十分脆弱的普通行星,面临着很多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威胁。
最为值得警惕的,是 太阳给予我们的能量。虽然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活动都离不开太阳的光照和辐射,但是就像我们国家老话里常说的“宁缺毋滥”,什麽东西过多了都会带来反向的负面结果。对于依附在周围的地球来说,我们对太阳的需求也是这样。
举一个大家都比较了解的例子,不管是晴天或者阴天,我们实际上每天都能感受到太阳光的影响,它滋养着地球万物,也控制着地球的磁极。可是, 一旦这种光照过量,那麽它所造成的后果就不是哺育生命,而是毁灭生命。
同样的道理,太阳发射给地球的热量和辐射也是需要一定数值的定额,才能满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存活条件。如果达到难以承受的数量,那麽太阳就好比只是打个喷嚏,就足以摧毁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四颗近日行星。
而不仅仅是太阳,宇宙中的其他恒星或者大型星体,它们放射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无论距离我们有多麽遥远,都可能在到达地球时带来无法预估的破坏。比如,能够杀死一切生命组成物质的伽马射线。
除了未知且神秘的外太空,我们地球的内部也存在很多危险的信号,其中最为致命的,就是处于星体中心的地核。即便我们一直在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与此同时,地核运动供给的能量也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地球最核心的部分, 地核对地表最大的贡献就是电离层。有了这些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加成,我们现在熟知的南北磁场和地心引力才拥有了可靠的支撑仅如此,地核还在为地表分散吸收太阳辐射,如果没有地核的分担,地表远远承受不了这麽大的辐射量。
然而,正是因为这些能量的积攒,我们也无法探知地核的承载极限是多少。所以,它会不会像电影《2012》中表现的那样从地下突然爆裂,我们也不得而知。
人类真实面临的三大危机
上述的地球威胁都是真实存在的,可是并没有人类科技与之对应的具体研究。 然而,已经有三项重大灾难危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是大家已经听说了十几年的 全球变暖问题。虽然有些老生常谈,但全球变暖确实是目前人类所面临最严重的灾难性问题。关于它的由来,也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息息相关。 有很多人将全球变暖的原因归结为碳的排放,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石油、煤炭等大量动力能源的开发使用,让地球的大气越来越多地充满着污染与封闭性的气体。
诚然,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含碳化物气体确实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也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气体都在导致这一问题的严重化。比如,我们所有生命都无法缺失的水资源。 当它们汽化升入大气之后,变成水蒸气的水分子同样会对我们的地球起到保温作用。
再就是我们家家都有的电冰箱,这里面经常使用的 氟利昂等制冷剂也属于温室气体,而且它们比二氧化碳的作用还要明显。当然,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气体会更具污染性。
从1880年有记录以来,现在的全球每年平均气温,已经比当时高出了整整一个摄氏度的单位。可不要小看这个“一”,这细微的变化,已经导致地球的南北两极冰川大量融化,其中蕴藏的淡水资源也随之浪费。而当冰川逐渐侵入海水,很多喜温的热带海洋生物也开始走向灭绝。
如果还不去控制全球变暖现象,任其加剧,那麽总有一天走向灭绝的就会是我们人类。美国科幻电影《后天》,就是讲述这一危机带来的影响。因为全球变暖发展下去,其实造成的是降温和新冰川世纪的到来。这并不矛盾,而是极地面积向赤道扩张的必然结果。
如果说,全球变暖问题尚且可以归类为有人类活动后就已经出现的现象,那麽现代社会下, 人工智能的逐渐壮大则完全是人类科技的最新产物。总感觉这是一种人类文明偏好的发展方向不幸的是,这就是我们要面临的第二大危机。
现在大家接触到最多数的人工智能,应该是手机里的各种语音助手。只需要简单地想象一下, 如果这些软件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每天揣摩你的心思,那你还敢和它说话吗?
其实,手机语音助手只是一种比较简易的人工智能设计,在很多大工厂的生产车间里,机器人取代实际员工操作工作内容的行为已经非常普遍。
比如在我们国家工业水平发达的东部沿海各地,很多物理公司、制造业公司甚至是医院,都出现了 使用机器人工作的案例。
因为和正常人相比, 机器人虽然会需要一些生产成本,但是它们不会失误、不会劳累、不会抱怨、不会发怒,没有任何主观意识,只知道工作。这样的“员工”,怎麽可能不喜欢?
可是,按照现在的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来看,我们并不能保证它们在将来不会拥有主观意识,而这项假设一旦成真,人类就很有可能失去对它们的控制。
当然,除了这些我们人类自己制造的危机之外,来自浩瀚宇宙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要知道,曾经统治地球的恐龙文明,可就是被一颗小行星毁灭的。 而会不会再来一颗毁灭人类文明的小行星?我们的科技探知实力,目前连提前预判都做不到。
现实里,小行星造访地球可不像流星雨那样浪漫。在2013年2月15日的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 一颗巨型陨石毫无征兆地出现在天空中,并瞬间爆炸,造成了当地一千多人伤亡。据悉, 这颗陨石星体的爆炸威力相当于30颗广岛原子弹,如果是在地面爆炸,整个亚欧大陆中西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虽然有很多天文宇宙爱好者向往外星文明和宇宙力量,但出于最安全的角度来说,永远不相往来才是全人类最希望出现的结果。即便是一颗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都有可能通过引力造成海啸。
总体来说,无论我们生活的地球可能会遇到什麽样的危机,作为这里最高级的生命体,人类应该主动承担起捍卫这颗星球的责任。首先要尽己所能地避免人为悲剧的发生,更要做好抵御自然灾害和宇宙威胁的准备。就像电影《流浪地球》的宣传精神,只有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全人类团结起来,才能保护和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
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编辑:小宛
本文來自: 紫微府 ,原地址:https://www.ziweifu.com/bazi/1381150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