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姓是中国古老的名字之一,而且也的起源于神农氏,对此姜姓历史名人到底如姜?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姜姓历史名人
姓姜的名人历史上有哪些
姜小白 :[东周?春秋](?—前643年) 即齐桓公,姜子牙的后裔,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厘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齐襄公是一个暴虐的君主,国内怨声载道,人人愤恨。小白进宫劝谏,襄公不听。他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出奔到莒国。公元前685年,襄公的族弟以孙无 知与大臣连称、管至父串通发动政变,杀了襄公,篡夺了王位。一个多月后,雍廪、高傒诸大夫又杀了公孙无知等,准备迎接出奔在鲁国的小白哥公子纠回国即位。 而国内高氏、国氏等贵族支持小白继位。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齐都临淄,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他重用鲍叔牙,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国,把国 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让其一展才华。 管仲确实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认为君主要创建霸业,首先要能识贤、用贤,要防止小人的渗入。他建议齐桓公起用隰朋,宁越等五个人,同时悬榜国 门,号召国人献计献策,招纳四方志士。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 为最后称霸尊奠定了基础。为了扩大影响,他兴兵伐鲁,大获全胜,占领了鲁国的遂邑。后又归还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各国诸侯认为他是一个可信的贤德之君,愿和他同盟,使他的声誉鹊起。齐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得了周天子的欢心。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 八国歃血为盟,齐国称霸的局面终于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称霸后,他进一步治理好齐国,还帮助救周围弱小的诸倔敌国。他驱戎赶狄,平鲁伐楚,救卫助邢等功绩,极大地提高了威望。当时周王室想裁决一件大事,也要请齐桓公召集各会盟诸侯共同商议。 管仲、鲍叔牙去世后,齐桓公重用了易牙、竖刁等小人,让他们掌握了国政。在位43年后,齐桓公于公元前643年病死。他的5个儿子因争位而忙于内战,尸体于死后67天才下葬。这时的齐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他创下的霸业也就衰落了。
姜尚:字子牙。东海人。又名吕尚。是商末姜族的首领,周初齐国的始祖。武王伐商时为军师,立了战功,被封在齐国。他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简化政治制度,发展农业和渔业生产。使齐国成为西周的重要封国。民间称为姜太公。
姜肱:东汉时期的隐士,史书称其"家世名族"。
姜诗:东汉人。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
姜维:字伯约。三国时天水冀县人。拜征西将军。诸葛亮死后,继志北伐。据传胆如斗大。
姜夔:南宋词人、音乐家。字扰章,号白石道人,饶州人。工诗,词尤有名,精通音乐。代表作《扬州慢》。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有名。一生未仕。
姜姓现代的名人知多少
姜彭:今江苏扬州人,清初著名书画家,画羽毛盛称天下第一。
姜宸英:清代文学家,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
姜映芳:贵州天拄人,侗族农民起义首领。
姜肱:汉代高士,为后世树立了好的榜样。
姜才:壕州(今安徽人)南宋名将,以善战有名。
姜洪:官终山西巡府,广德人,成化进士。
姜炜 〔清〕字若彤,上元(今南京)人。性嗜篆、籀,于六书、八法,研究甚精。摹印之学,自先秦、两汉而下,靡不肆力,遂蜚声艺苑。其子若女,目染耳濡,莫不工铁笔焉。《广印人传》
姜文(1963年1月5日—),中国电影演员、电影导演。河北唐山人。198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84年毕业于中戏,同年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主演了《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阑记》等优秀剧目。凭借电影《芙蓉镇》和《春桃》荣获两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成为百花奖史上最年轻的影帝获得者。导演作品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让子弹飞》等。其中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摘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姜文的弟弟姜武同样为一名演员。
姜习,上海市人。1942年加入中国**党。曾任苏皖边区财政厅股长、中共中央华东局财经委员会科长。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处长,财政部副司长,内蒙古自治区财贸办公室主任、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粮食部副部长,中国财政学会第二届理事,中日食品流通开发委员会中方主任委员,国务院经济调节办公室副主任,商业部副部长。
姜思毅,天津人。曾任天津扶轮中学党支部书记。原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姜思毅中将 (1937届)。
姓姜的名人盘点
姜泓 〔清〕泓一作泫。字在湄,号巢云,杭州人。工花鸟,笔致生动,赋色鲜妍。《图绘宝鉴续纂、画传编韵》
姜曦 〔唐〕秦州上邦(今甘肃天水)人。开元初官左散骑常侍。工楷书,尝撰并书姜遐断碑,在醴泉县。《旧唐书本传、金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