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公孙的由来

姓名大师 2 0

公孙姓在百家姓中是什么起源有哪些由来?而且关于公孙姓中的著名历史人物又有哪些吗,对此姓氏公孙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姓氏公孙的由来

公孙姓姓氏简述

公孙姓:中国复姓之一。据传,源于5000多年前的华夏时代,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

《通志》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跟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


姓氏公孙的起源

源流一

源于身份,出自两周时期各诸侯国王族的后裔,

属于以贵胄身份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有被称为公者。按周王朝的典礼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在这些公孙的后裔子孙中,有许多人便以身份称谓公孙为姓氏者,称公孙氏,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

源流二

出自姬姓,黄帝姬轩辕的后裔有公孙氏。最初出现的公孙氏是在上古时期。

据《路史》载:神农同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所有他的后代里,有部分姓公孙,称公孙氏。在春秋时,各国各地的诸侯,大多喜欢被称为 公。以当时的制度,国君将由国君的嫡系长子继承。正式登基前,应先立为太子,此时其他的儿子将称为公子,同时诸侯的儿子也是公子,而公子的儿子就是公孙。这些公孙们的后代为突出祖出祖先曾有过的皇室血统,就改姓为公孙。这样,公孙作为一种姓氏的荣誉而流传甚广。此时它的姓氏来源就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了。故公孙氏的始祖是黄帝轩辕。

这在史籍《广韵》中有记载: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又据史籍《通志》记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眼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


姓氏公孙的历史人物

公孙轩辕

黄帝:姓公孙(一说为姬姓),名轩辕,号轩辕氏、有熊氏和归藏氏,被尊奉为中华始祖。据《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华夏族的缔造者,五帝之首,有些说法被列为三皇之一,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祖先。

公孙侨

公孙侨: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春

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子产具有人本主义的思想,强调人事,但也不否认鬼神。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在子产看来,人道先于天道,天道可以存而不论,人道则不能不察。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

公孙鞅

商鞅:卫国国君的后裔,

姬姓、公孙氏,故称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秦国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