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端木的由来

姓名大师 2 0

端木姓,也同时是源自于芈姓,而且关于这点中,都是有着很多起源上的变化而来,对此姓氏端木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姓氏端木的由来

端木姓姓氏简述

端木姓为汉字复姓。端木此姓相当的古老,自东周时期便有此姓,据元和姓纂记载,端木一姓的祖宗为孔子弟子端木赐(即子贡),系出于卫国。端木姓分布相当的广,但后来大多改姓为端姓、木姓、沐姓,故今日已不多见。


姓氏端木的起源

源流一

源于芈姓(源于轩辕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之师鬻熊之后端木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历史文献《端木氏家谱》、《端木氏祖德性谱》的记载:黄帝次子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二子:长子重黎,次子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少子季连。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之后其世系失记,至二十余世有鬻熊,仕于周,为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之师。鬻熊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侸叔(端木侸)。侸叔生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氏得姓之始祖,其后几世断纪无考。

西周末期,有端木典的后裔端木舒,仍仕于周王室。他随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阳,在建立成周的过程中建有功勋。端木舒生子彻,端木彻生子缄,端木缄生子容,端木容生子宿,端木宿生子广单。后来端木广单被卫献公姬衎聘为客卿,自此,端木氏家族迁居卫国。端木广单生子伾。端木伾生子巨。端木巨仕卫灵公姬元,匡君泽民,称卫之贤大夫。端木巨娶蘧氏,蘧氏天性贤良,仁慈端庄……怀孕十月,梦神赐宝玉,遂诞子,因名端木赐。按此记载,端木氏源出芈姓,为祝融氏的后裔子孙。

春秋时期,在孔子门下求学而道艺精通的七十二贤者之一的端木赐,就是卫灵公执政时期(公元前534~前493年)的大夫端木巨之子。端木赐,公元前520~前456年,字子贡,卫国人(今河南浚县),著名孔子门下弟子。关于端木赐之字,著名汉朝学者刘向在《说苑》中,将端木赐之字子贡称为子赣,并指出:子贡乃子赣之误,他还强调,在端木赐为鲁国宰相时,鲁公赐端木赐字子赣,因赣字的古读音为gòng(ㄍㄨㄥˋ),因而后人凡笔讹为子贡,属于音讹所改。这一说法在汉朝典籍《石经》中也有描述:贡应作赣。赣字今天读音为gàn(ㄍㄢˋ),则是因古代吴越人的地方方言读音而致,为汉语九大方言中赣方言的特点,并影响到许多汉字读音的衍展性。端木赐善于经商,是孔子所有弟子中最富裕的,家累千金。端木赐其人善于辩论,做事很能干,曾出任过鲁国、卫国、齐国的宰相,曾经游说吴国,出师敌齐以存鲁。但他富贵而能谦恭守礼,故而他的家族一直很昌盛。端木氏源远流长,祖述圣学,书香门第,历代英才辈出。端木赐的后裔如今繁衍已至八十九代。自先贤端木子贡之后端木家族有系统的族谱,繁衍、迁徙昭然有序。

在端木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端木氏,历经两千五百余年,绵延数十代,至今后裔宗脉遍布海内外,分衍有端木氏、端氏、木氏、沐氏、赣氏、贡氏及部分林氏等。端木氏族人以及省改的端氏、木氏、沐氏、赣氏、贡氏、林氏族人皆尊奉端木赐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端木氏,出自汉族端木氏融入回回民族。

早期的回族端木氏族人,有著名的清朝书法家端木采、书画家端木焯、端木治等。端木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和东南沿海地区。



姓氏端木的历史人物

端木蕻良

(1912.9.25—1996.10.5)满族,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着)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

端木恺

(1903~1987)[1] ,字铸秋;安徽当涂人。著名国民党政要、法学专家。端木恺是复旦大学文学土、东吴大学法学士、纽约大学法学博士,曾执行律师业务多年,在国际间颇享盛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端木恺投身国民党军政界,历任军官团政治教官,安徽教育厅秘书、科长,安徽大学法学院长,农矿部秘书、专门委员,中央大学教授,行政院政务处参事,安徽省民政厅长,行政院会计长、国家总动员会议副秘书长、代秘书长等职。立法委员等职。

1947年,端木恺任粮食部政务次长、立法院立法委员(后弃职)、司法院秘书长,曾于南京为执业律师,后任财政部政务次长。

1949年,端木恺出任孙科内阁秘书长。

1949年,端木恺逃往台湾省后,出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1962年,端木恺卸去职,专执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