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诸的由来

姓名大师 2 0

诸姓在五千多年的时候就存在的一个姓,而且这个姓氏源流方面都是有着比较多的说法,对此姓氏诸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姓氏诸的由来

诸姓姓氏简述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的,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落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而平民则只有姓、有名,却没有氏。古时候也有法律规定: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而同姓的男女则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姓氏诸的起源

源出一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诸邑(今山东诸城),鲁国的一个大夫就在这里生活,他的族人采食于此。他的后代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诸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出二

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诸稽郢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根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诸氏出自姒姓,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诸稽郢的后裔。诸稽郢,亦称柘稽,是著名的春秋时期越国五大夫之一,以善辩和擅长外交著称。

在诸稽郢的后裔子孙中,多以祖先的名字为姓氏,称诸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出三

源于驺氏,出自西汉时期越王的后裔无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无诸,驺氏,约生于战国晚期,卒于汉朝初期,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第十三世孙,为汉朝闽越王。源出还是姒姓。据史籍《榕城考古录》记载,无诸死后葬在福州城隍山西面的一座小山丘上,俗呼王墓山。另据民国时期所著《闽侯县志》中记载,闽人为怀念无诸,在越王台建闽越王庙,史称大庙山,无诸墓就在南台嘉崇里闽越祖庙后的山丘上,世代祭祀无诸。

汉朝以后,无诸的后裔子孙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诸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出四

源于变姓,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后周贵族诸葛十朋,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政权有个贵族叫诸葛十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之后,诸葛十朋不愿别人再打听到他,就改姓名叫诸十朋,携族隐居在会稽山中。

在诸十朋的后裔子孙中,皆改复姓诸葛氏为单姓诸氏,成为诸氏家族的又一个来源,世代相传至今。

源出五

源于变姓,出自明朝时期侍卫统领宠,属于字讹为氏。氏,是十分罕见稀少的姓氏之一,为古蜀国濮族部落称谓,秦末汉初时期分播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一带,时称六麻蛮族,后汉化成姓氏。在典籍《正字通》中记载:六麻有诸姓。按,本作??,讹作诸。??,本作上声,音查。六书不载𧨿字,今亦罕此姓,存备考正。明朝万历年间,京师有四川籍的侍卫将领叫𧨿宠,唱名时呼诸宠,无人应答,唱輺独留。上官奇怪,问是何姓,??宠回答:??如诈字上声,字从工从白。就是读音作zhǎ(ㄗㄚˇ)。

后来,氏族人中就有人干脆就以讹为正,改称诸氏,免得识别起来麻烦,由此世代相传至今。


姓氏诸的历史人物

诸 燮

字子相,明代余姚人,嘉靖年间(1522-1566年)进士。历官兵部主事、邵武同知,俱有惠政。曾守山海关,忠贞为国。精理学,一洗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