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宫的由来

姓名大师 2 0

姓氏宫是中国的姓氏之一,而且在姓氏宫的一个姓氏中存在的起源争论也是比较多的,而且关于姓氏宫中的一些姓氏都是有着2600多年历史,对此姓氏宫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姓氏宫的由来

宫姓姓氏简述

宫姓,中国姓氏之一,源于姬姓,得姓始祖为春秋时期宫之奇。史载,武王姬发克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诸侯时,封同一曾祖的族侄仲为虞君,是为虞仲。又封虞仲之子为宫(tong,音同)国之君, 宫国传数世即为晋国所灭。宫之奇原姓姬,名之奇,又名奇,是宫阝国后世国君的族人。宫阝国被晋国灭时,他离 宫阝奔虞国,将宫阝字去右耳(右阝旁的原字型为邑字,邑为诸侯之国的意思,去邑表示离开故国,宫阝去邑为宫),改姓宫,名之奇。从此以后,即有了宫姓,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姓氏宫的起源

宫之奇到虞国后,就任虞国上大夫,辅佐虞公,是一位贤臣。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两个著名的成语典故,讲的就是宫之奇的故事。《左传.僖公五年》、《春秋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史记.晋世家》、《汉书.辛庆忌传》等都有关于宫之奇的记述。就全国人口数而言,宫氏一族是小姓。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从七省抽样结果,宫姓排在152位;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统计,宫姓排名在212位。

宫姓的渊源,在全国范围内,宫之奇的后裔,是宫姓的主体。

另外,宫姓还有以下几个起源:1.南宫氏的后裔,有的改姓宫。2.周官宫人的后裔,以官职为姓。(此两支宫姓,皆为姬姓之后。)3.共氏、龚氏有的改为宫姓。4.明朝,回族宫火因,以宫为氏。5.清朝,满族恭佳氏,改为宫氏。6.蒙古族,亦有改为宫氏者。

(注:<宫阝>,可能有的微机不显示,就是宫字加右耳旁。《康熙字典》解释:宫阝,tong,第二声。古国名)

(邑:1.国也,诸侯之国。2.都邑也,都城的郊区为邑。3.‘邑’作偏旁时为右‘阝’。


姓氏宫的历史人物

宫继兰

(1579—1658)原名宫大壮,字贞吉,号鹜邻,景隆子。庠生,明万历戊午46年(1618)应天府举人;崇祯丁丑10年(1637)二甲六名进士。授工部吏司主事,署员外郎事协理六科,统视夏镇河道,山东兖州府知府。告养归,起广东罗定兵备道,按察副使兼布政使。子二:伟镠,伟钰(幼殇)。

宫伟镠

(1611—1680)字紫阳,号紫元,继兰子。邑庠生,崇祯己卯12年(1639)副榜,崇祯壬午15年(1642)举人,崇祯癸末16年(1643)会试会魁、殿试三甲69名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充主讲官,未就。明亡不仕。子十一:梦仁、昌宗、开宗、象宗、云宗、龙宗、鸿营、鸿历、世洪、鉽、世垚

宫梦仁

(1623—1713)原名宗,字兖宗,号定山,伟镠子。廪监生,康熙己酉8年(1669)顺天府举人。康熙庚戌9年(1670)会试会元,康熙癸丑12年(1673)殿试二甲第五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贵州道监察御史,河南督理粮储道布政使参议,湖广按察使,湖北驿盐道参议,提督山东学政,按察使副使,通政使,兵部督捕,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通政使,都察院副都御史,福建巡抚、提督军务。子二:寿平、懋让。

宫懋言

(1673—1732)字书升,号淡庵,鸿历子,增生。康熙丙子35年(1696)江南举人,康熙癸未42年(1703)会试会魁,殿试二甲十一名进士。授山西临汾县知县,山西克安府通判,袁州府知府。(其父鸿历,比其年长17岁,而中举时间反迟其九年)。子六:耀亮、耀侨、耀靖、柳晟、耀奎、耀彬。

宫鸿历

(1656—1718)字友鹿,号恕堂,伟镠子,廪贡生,康熙乙酉44年(1705)顺天府举人(经魁),康熙丙戌45年(1706)殿试二甲十八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武英殿纂修官。子七:懋言、懋勤、吕、懋猷、时行、麟翔、凤举。

附:宫婉兰,伟镠女。聪明好学,多才多艺,绘画、诗词、女红,无不精通;德行双优,誉满乡里。着有《梅花楼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