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熊的由来

姓名大师 2 0

姓氏熊是中国古老姓氏之一,而且也可以追溯到在西周时期,而且在历史中姓氏熊也是很悠久,对此姓氏熊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姓氏熊的由来

熊姓姓氏简述

熊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时期,熊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熊姓曾有72个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 熊姓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熊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熊氏的杰出人物,尤北宋为最。

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征》中说: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今属新郑)。华邑在新郑,有熊之墟,祝融之墟。重黎,郐国均在新郑。楚王之所以是芈姓熊氏很可能就是因为被封在祝融之墟附近的华阳,祝融之墟也叫有熊之墟。


姓氏熊的起源

源于普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普米族熊氏,源出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普米族的先民是由氏羌后裔的四个部落联盟而构成的,普米族民间有句古语拍米冉贡组,意为普米族是由四座山上的四个血缘集团联合而成的。据宁蒗县永宁普米族传说,普米族最早的四个根是布(四个血统或四个氏族部落),其名称分别是:冉祖(绵羊)、拔佳(锅)、尚(熊)、搓皮(马)。冉祖和搓皮等主要分布在木里,拔佳、尚主要分布在盐源、宁蒗一带。又据传说,联合为普米族四个部落的名称是萨雅崩巴供、布米虽母供、俄业里戛供、总散不安贡。与以上四个部落相对应的本民族氏族名称分别是:格母、本牙、穹·空尼、嘎甲拉玛。普米族原来没有汉姓,在明朝洪武年间,大明王朝接管普米族聚居的川西南地区、滇西北一带地区后不久,这一带地区发生了叛乱。为了加强对这带地区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调集军队,用了六年时间平定叛乱,之后对普米族各氏族进行详细的户籍登记,因此,普米族便有了汉姓。其中的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即布米虽母供、或称尚,一律改称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喀尔拉氏,亦称喀尔喇氏,满语为Karl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辽河流域,所冠汉姓为熊氏。

⑵.满族克哷氏,满语为Kere Hala,源出元朝时期女真庚克勒部,以部为氏,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熊氏。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布依族、彝族、蒙古族、瑶族、阿昌族、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熊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姓氏熊的各支始祖

熊怀璞

熊文惠之子,明正统年间自南昌府丰城县(今张巷镇)罐山村迁居湖北郧阳府竹溪县。育三子,三子熊东海任扬州府仪征县知县,孙熊广韶任竹溪县知县。是为竹溪县熊氏始祖。

熊守干

明嘉靖五年由吴入楚,卜居武陵前河五家冲。是为武陵熊氏始祖。

熊仲璜

明洪武间由丰城迁居长沙河西都之沙河湾。是为湖南长沙熊氏始祖。

熊良祖

明万历间自南昌府丰城县迁居常德武前乡花叶港。是为湖南常德熊氏始祖。

熊安、熊荣、熊徙

熊安在明洪武初携三弟熊荣、五弟熊徙自湖口花尖山迁居宿松城内北厢,未几,荣转迁大梵寺坂上屋,徙转迁山下屋。是为宿松熊氏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