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周的由来

姓名大师 2 0

姓周的由来在历史上的始祖有人说是农神姬稷,而周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对此姓氏周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姓氏周的由来

姓氏周的起源

源出于姬姓。周人的始祖农神姬稷本来居住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描述的就是姬后稷的诞生和开创农业建立家业的历史。后来到了古公姬亶父时代,因避西方族众的攻扰,古公率族人迁居到岐山脚下的周原地区(今陕西岐山县),建立了国家,因地处周原,故称周国,古公称周太王。周姓的主要来源为周王朝最后一任国王周赧王姬延的后裔改姓和周公姬旦的后裔改姓,其他支派的周姓源自外族的改姓。

一、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据史籍《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王朝姬轩辕氏执政时期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王朝时期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也是出自姬姓,他们的后裔子孙都以先祖名字中的周为姓氏,世代相传,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汭姓周。

该支周氏族人在古代分散于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庐江(今安徽合肥)、浔阳(今江西浔阳)、陈留(今河南开封)、沛国(今江苏沛县)、泰山(今山东泰安)、河南(今河南洛阳)等地。

出自周平王姬宜臼的后裔,属于以王朝名称为氏。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建立西周王朝。到了周幽王姬宫湦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后,西周灭亡。西周灭后,周平王姬宜臼继位迁都洛阳史称东周,经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东周王朝在周郝王姬延五

周迁徙(钱文忠 百家讲坛)

周迁徙(钱文忠 百家讲坛)

十九年(秦昭襄王赢则四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为秦昭襄王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六十六年。周平王姬宜臼有一个儿子叫周烈,受封汝坟侯。到了他十九世孙周邕时,秦昭襄王灭了周王朝,从此周姓失去侯位,但后代子孙依然还在,遂多以故朝名称为姓氏,称周氏

到了大汉王朝建立,这些故王族又重新恢复了周氏的侯位,汉高祖刘邦将周邕的孙子周仁重新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从此迁籍安城(今河南汝南王岗镇)。从此周氏作为汝南望族,经汉、魏、晋、隋、唐,历时千载,英才辈出,青史不绝

出自唐朝唐玄宗执政时期姬姓族人,属于以避讳改姓为氏。 唐朝先天、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2~756年),当时长安中所有姬姓族人由于要避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之音讳,即姬与基音同,均改为周氏。后,有部分该支周氏族人改回姬姓,但大部分族人皆沿称周氏至今

唐朝时期,周国的一些后孙们移民于新罗。大体分为尚州,草溪,咸安,长兴,森溪。这个资料来自于韩国的历史记载。


姓氏周简述

周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台湾土著、瑶、东乡、彝、布朗、白、蒙古、回、土家、保安、黎、壮、羌、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500多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苏、湖北,江西五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

周姓人群的Y染色体单倍型(父系来源)已测出五支:O3a2c1a-M117+型,03a1c-IMS JST002611+型,O2a1-M95+型,O1a1-P203.1+型,D-YAP型。

周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0型占34.7%,A型占29.4%,B型占27.4%,AB型占8.5%。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1991年第3期载,周姓占汉族人口1%以上,这就是说,现代周姓人口不少于1300万。根据最新研究资料,周姓在中国大陆地区占第9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1%。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要高一些。


姓氏周历史人物

西汉

周勃

沛(今江苏丰县)人,西汉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亮工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字元亮(今江苏南京)。崇祯十三年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