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数详批

生辰坐青龙:民间习俗中关于清洁卫生的禁忌

紫微斗数 31 0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的栖息地,家里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所以,我们要经常打扫家里的卫生,随时保持清洁卫生,这样才能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环境,家人才会健康,家庭才会幸福。

  在民间,做清洁卫生时是要遵循诸多禁忌的。

  忌漆器被盐醋浸润

  大部分土漆家具都是喜干忌湿的,凡新漆家具最好放置在通风十燥处晾干,这样才能耐久,必要时可置于骄阳之下曝晒,不可久置阴润潮湿的居室,以免被盐醋浸润,致使皱裂脱漆。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漆第四十九》中记载:“世人见漆器暂在日中,恐其炙坏,合置阴润之地,虽欲爱慎,朽败更速矣。”

  忌打扫房屋时叠椅子

  很多人在打扫居室时,为了少挪动桌椅,喜欢将椅子对叠放在一起,殊不知这在民间传统习俗中是特别忌讳的,将桌椅对叠在一起,有“收场”的意思,兆示着好运到头,霉运将至,是非常不吉利的?

  忌将两把扫帚放在一起,恐败家;忌打扫时将两张椅子对叠,因丧俗巾常将椅脚翻上;忌用竹扫把扫客厅,一般只用来扫庭院,也因丧家才用竹扫把在客厅中“除秽”。

  忌破碗、破锅不丢

  民间自古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而碗与锅在民俗方面亦有许多讲究二破碗必须丢弃,因为碗代表谋生;碗破,主事业不顺,家庭不和。锅代表一家人的重要食禄,因此,锅破亦不宜再做修补。而破锅的裂痕和补丁,象征食物凌乱,运势低迷。

  忌清洁时行走路线杂乱

  清洁时行走路线应该是:上至下,里而外,将清洁用具放在一只桶里面,让它随时跟随着自己,以顺时针方向打扫房间。将所需的清洁用具集中存放,并保持已打扫过的房间干净整洁j以免清洁过的家居再染上灰尘。

  忌洗发后不正确打理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新沐发讫勿当风,勿湿萦髻,勿湿头卧,使人头风眩闷,发秃面黑,齿痛耳聋,头生白屑。”意思是说,洗头沐发之后,应立即擦干头发,不应当风冒寒,勿用湿发梳系发髻,切忌湿发睡卧,否则必将导致感冒,使人头昏眩闷,头发脱秃,面部发黑,牙齿疼痛。

  忌猪油和鹿油靠近阴部

  传统医学认为,猪油和鹿油应切忌接近人的阴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讲到“鹿猪二脂不可近阴,令阴痿也”。意思是忌以猪鹿二脂擦涂阴部,否则将使阴部萎缩不举。

  忌屋顶晒衣服

  在北方大多数民居的屋顶呈圆拱形,人可上屋顶晾晒衣服被子。屋顶作晒场在北方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民间风俗却认为屋顶是忌讳晒衣服的,犯之会遭殃致祸。

  忌与宠物过多亲密

  在民间,认为过多地接触宠物,除了宠物自身带有细菌,容易传染给人之外,还会给自己的运势带来不利影响。过分与家庭宠物亲密,容易使人的运势与宠物连在一起,从而导致上班无精打采、日感疲劳。在家庭宠物中,尤以较大型的宠物带来的影响最大,如:狗、猫以及爬行类的动物。,辽邀

  忌讳在舅舅家理发

  汉族有外甥禁忌在舅家剃头的俗风。说是如果外甥在舅家剃头会“妨舅”。“舅”与“旧”谐音,“旧”有指老年人的意思。据《尔雅·疏》云:“,舅者,旧也;姑者,故也。旧故,老人称也..”(又见《白虎通义》)可知,妨舅即为妨旧,亦即妨害老年人的意思。这一习俗1日时在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区流行。尤其在正月里忌之更甚。正月是新年伊始的新春季节,如果在舅家剃头则更易引起对“旧”的联想,故而忌之尤甚。如果是非要剃头不可,就要把外甥引到大门外边的官道上,就不算在舅舅家了,这就谓之破忌。

  民间对于视为秽物的大小便禁忌颇多。

  忌摸自己的脖子

  如果你在半夜上厕所的时候感觉有东西在脖子上划过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摸。认为如果这样会把自己的脑袋划下来。

  忌在厕所内骂脏话

  在半夜两点上厕所时,不要在方便的时候骂脏话,如果你骂了脏话,就会被一种叫作“摄青鬼”的恶灵附体。

  忌被便盆里的水照到自己

  在方便时,不要被便盆里面的水照到自己,据说这样照出来的自己就是你去世时的模样。如果映照出来的是自己的模样,还好一点;但是如果是一个老者,或者其他的模样,那么你的寿命或许就到头了。

  忌朝着东北方向大小便

  凌晨的时候,不要朝着东北方向大小便,据说那是鬼门的方向。

  忌憋尿

  传统养生学及医学研究证实,在憋尿时,人的全身神经均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胃肠功能与交感神经也暂时处于高度紊乱,会引起血压升高,尤其对高血压患者更为有害。憋尿也会使膀胱内压升高,久而久之引起膀胱颈梗阻,导致排尿困难、漏尿、尿失禁等疾患。另外,憋尿使尿次减少,会引发膀胱炎和肾炎,以及女性尿路感染等病症。因此,该排尿时一定要按时排出。

  忌大便时用强力

  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四中记载:“《养生方》云:‘大便勿强努,令人腰疼目涩。”排泄大便应顺其自然,无便时不要勉强用力排泄,即使大便结燥也宜以药物顺之,切忌用强力迫排,否则将使人腰部疼痛、双目干涩以致生疾患。

  忌强忍大便

  巢元方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三十四中引《养生方》云:“忍大便不出,久作气痔。”意思是说大小便应有规律地及时排泄,切忌强忍不排;若强忍大便,会使人生发气痔瘘疾。

  忌急欲小便疾速奔跑

  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十四中记载:“小便勿疾走,令胞转或胞落,并致死二,”意思是急欲小便时,不要疾速奔跑,否则将引起脐下疼、小便难,久之还会导致“胞转”之疾,严重者四五日即死,,

  忌犯火种

  如忌讳向正在燃烧的木柴或烧过的炭末谷灰等上面小便。因火中有火种,认为犯忌会使小便者的生殖器或膀胱感染肿痛。

  忌用有字的纸揩擦屁股

  忌大便后用有字的纸揩擦屁股,否则会招致眼瞎。因著书立学以孔夫子为代表,故此举是渎犯圣人。在以前民间多有敬惜字纸之举,将废弃字纸收聚焚烧,也就是避免赃物污染字纸。

  其实,这类“排泄”时候的禁忌目的在于教育人们要养成讲究卫生,不要污染环境的好习惯。

  在很多地方,人们从早上起床以后,就要受到禁忌的约束。

  忌清晨起床就开始计较钱财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切忌斤斤计较钱财的患得患失而思虑焦愁,否则必将损伤身心。一日之汁在于晨。清晨起床后应保持平稳的心态,乐观饱满的情绪,要言及充满希望的赏心乐事.

  忌清晨起床就串门

  在山东胶东地区,左邻右舍间最忌清晨串门。清晨,很多男人要下地干活或者出海打鱼跑船,只有女人、孩子和一些老人在家,如果到这些人家有事,必须先拍打门环,在门外喊:“家里有人吗?”其实这是明知故问,其用意是让左邻右舍听清或证明,自己没有私自进别人家里,辱人妻女。走时,也要大声回道:“不用送,你快忙吧,都耽误你干活了,我把门顺便给你带上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是“看喜”、“望欢喜”就除外了,邻居是欢迎在清晨或早饭前串门的。

  忌清晨大伯子、小叔子与嫂子和弟媳开玩笑

  平时嫂子和小叔子可以嬉闹说笑,在有的地方大伯哥也是可以跟弟媳开玩笑的。但是忌讳在清晨时,小叔子与嫂子或大伯哥与弟媳嬉闹说笑,否则就被视为有伤风化。

  忌清晨老公公进儿媳的房间

  有的地方,老公公是不能进儿媳妇房间的,有事只能在窗外或者外面先咳嗽一声,然后说事情.,不过,有的地方,老公公是可以进儿媳妇房问的,但忌讳在清晨进入儿媳妇房间,让人看到会有乱伦之嫌。遇邀

  生意人清晨不讲还钱

  做生意的人,早上是非常忌讳还钱的,比如做生意的你前一天欠了别人钱,你不能在还没有开张时就往外给钱。否则就会认为今天生意不好,挣不到钱。

  晚间行为禁忌

  忌在灯下讲鬼谈贼

  “灯下不讲鬼,灯下不谈贼。”这是1日时北京的禁忌,理是说鬼招鬼,说邪招邪,可是人们偏偏好听鬼故事,于是人们又发明了避邪之方,说鬼时把《皇历时宪书》放在桌上,就可以放言无忌了。至于灯下说贼也有禳除之术,说的时候把茶杯倒扣在桌上,也可以使梁上君子不敢光临。

  忌夜间小儿啼哭

  忌讳小儿夜啼,迷信的人认为是不祥之兆。不请医生看,也不找原因,不使人知道,讳莫如深,自己写一张帖子,贴在大路边的墙头上(不具名)。具体内容大多是:“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行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认为这样做,几天后小儿就会好了。

  忌在晚上剪指甲

  晚上剪指甲在民间是很忌讳的。如果夜晚剪指甲,人家会疑心你偷了别人的东西。对此人们也想出了破解的办法,在剪完指甲后要用剪刀在脚上叩击几下就会平安无事了。

  忌穿衣服睡觉

  在很多地方,忌讳穿着衣服睡觉,否则你的灵魂会出窍。民间常常说的鬼发生,就是因为穿着衣服睡觉时灵魂出窍了,那个鬼发生,也就是你的灵魂,不要打他,打他的时候你也会痛。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讲究日常生活中的起居规律。《管子·形势解》曰:“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必须要有规律性,人必须遵循天、地、人的客观自然规律,合理地安排日常起居,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否则,必将招致疾病,损形短寿。

  忌饭后立刻上床睡觉

  我国很多古今养生家都曾指出,饭后应适当散步。“饱食行白.步,常以手摩腹数百遍,、”切忌饭后立刻上床睡觉,因为人在饭后马上睡觉,常会造成食物停滞在胃里而不消化,从而导致积食、胃部饱胀、嗝气、食欲减退,时间久了,还可能会导致脾胃损伤,引起脾胃疾病,损害身心健康二正如我国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说:“饮食则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

  忌持花椒床旁与人说话

  古时用花椒熏房,不但可使房间充满浓郁香气,还可以祛除瘟病,但持花椒于床旁忌与人说话,不然瘟疫不去。当然,这不过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罢了,此说见于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第四十三》,引《养生要沦》日:“腊夜令持椒卧房床傍,尤与人言,内井巾除瘟病。”

  睡觉禁忌

  在室内禁忌烘着火埋头大睡。俗说“房里无人莫烘火,烘火犹恐埋头睡”.民间又忌睡觉时头朝窗户,达斡尔族不准人们于炕上横卧休息,以为这样会导致灾异横行。黎族人和傣族人忌讳头朝向门外睡觉,据说这种休息的方式和停尸待葬的死者相一致,一旦如此,必会晦气缠身,万事不畅。如果外地客人无意间犯忌,主人一定要及时纠正,并祈祷神灵予以宽恕。维吾尔族人睡觉时不许头东脚西,或者四肢平伸直仰。吉林一带,1日时睡卧忌头靠近窗,足向人,谓之不敬.这些禁忌虽有神鬼之语,但却源于对伤风感冒等疾病的预防,当然也是一种生活经验。

  忌子夜时分打扫庭院

  在四川川东一带,民间是很忌讳子夜时分打扫庭院的,民俗以为夜半打扫庭院会将财喜扫走。这是与吉凶直接联系的一种民俗禁忌,也是遵循“清晨即起,洒扫庭除”的古训。

  忌未婚男女早起时听到杜鹃啼叫声。

  杜鹃(亦称布谷),其啼叫声凄厉悲凉,四川川东一带根据杜鹃叫声摹出的一句话是:“豌豆巴壳,拾宝打落。”象征着情人分手,故未婚男女特别是处在热恋中的男女最忌在清晨起床时听到杜鹃的叫声。

  忌违背四季寒暑变化

  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的一切运动变化无不与其息息相关,无不对人身心产生重大影响。如《内经》讲:“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自然界的四季更替,寒暑变化,对人的脏腑、阴阳、气血、精神更是关系密切,人们对此必引起重视,一定要按照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来安排起居,才能养生防病;反之,违背自然规律,很容易导致疾病。

  中国人向来重视仪表美,因此有许多日常坐立行走等举止的禁忌。长辈在纠正晚辈仪表的时候总是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或者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因为只有举手投足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忌站姿不正确

  中国人自古就对站姿、坐姿有一个正确的标准定位,站立时必须要有精神,要挺拔,头正、肩平、挺胸收腹。正确的站姿给人以挺拔舒服、落落大方、精力充沛的感觉。一般不允许出现弯腰凸肚,两手插在双肋、别在身后或者交叉在胸前等行为,否则很容易给人一种心不在焉、吊儿郎当或者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感觉。

  忌坐姿不正确

  人们在坐着的时候讲究稳重、端正。入座时要轻要稳。上身同站立相近,忌讳驼背、跷“二郎腿”、左摇右晃。忌讳坐着时掏耳朵、挖鼻孑L,这些动作会给人一种坐立不安的感觉。

  忌行走不端正

  在走路的时候要走出一个人的自信,要头正,双眼平视前方,下颌微收。双肩平稳,双臂自然摆动。步幅适当,一般应该是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的脚尖相距一脚长;迈起步来步伐要稳健。忌讳拖拉,忌讳“生辰脚”或者歪走横行。&邀

  正确坐姿

  在一些民族中,很重视坐姿的规范性。当别人请你坐下时,你应当走到座位前,转身后轻轻地坐下。需要注意的是,假如你是女士,身着裙装,在坐下前要先将裙摆捋一下,以免将裙子坐皱。

  坐下时,我们应当坐满椅子的前2/3,而不是一屁股坐满整张椅子。坐着时,我们的上身应正直而稍向前倾,头平正,两手交叠放在自己腿上,男性可双膝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女性则应双膝并拢。

  旧时民间,人们求子之心最为急切,因此,很多人对送子、护子之神更显得虔诚谨慎。在中国人的传说中,不管是送子观音、泰山娘娘还是张仙神,都是人们求子心切愿望的体现。

  旧时,人们最关心的是传宗接代和孩子健康成长,于是,产生了各种祈子、护子方式。最普通的方式是到送子观音、泰山娘娘、张仙等送子护子之神面前去敬拜叩求。

  观音菩萨送子

  观音菩萨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送子神。送子观音庙在许多地方都有,“望子者成往求祷”,一般是求祷后,拿一只绣鞋回家,俗信可立即生子。甚至一些汉民家中奉有观音像,以随时拜求。

  观音菩萨为佛国诸菩萨之首席,在妇女信徒的心目中,其声望甚至超过了佛祖。《法华经》说:“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据说观世音事无巨细,只要求她,她无不过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送子。所以,观世音又被称为送子观音。

  人们通常把观世音塑造成一伴美丽、端庄、大慈大悲的女神形象,有的怀抱一小孩,有的手持宝瓶和杨枝,意在履行其“送子”和“向人间抛洒甘露”的职责。婚后无子女的妇女要专门去拜观音,以求早得贵子。

  碧霞元君送子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在华北最受崇拜。“元君”是道教对女仙的尊称。旧时,娘娘庙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庙宇之一。

  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民间有几种传说。

  一说她的前身是玉女。据传汉朝时,宫中一座殿内有金童玉女石像,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几百年后,宋真宗到泰山封禅,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以其为圣帝之女,因而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一说为东岳大帝的女儿,这种说法最为流行。传说他们父女都住在泰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泰”字在《易经·泰卦》中表述为“天地交而万物通”,人们附会为妇女生子之意。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

  张仙护子

  过去不少地方有张仙祠、张仙庙,供祀张仙爷。他是专门保护人间幼童的。据说张仙的前身,是花蕊夫人的爱夫——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宋太祖乾德三年,孟昶兵败降宋,且七天后死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被送到了汴京皇宫。花蕊夫人不忘故主,时时怀念前夫,就画了一张孟昶挟弓射猎的画像,奉祀在宫中。为避嫌,就对见到这画像的人讹说:“这是送子之神,拜祀他会令人得子。”一天,赵匡胤见到此画,问起来,花蕊夫人顺口把上面的说法告诉了他。再问她这位神仙的姓名时,她随口捏造说:“叫张仙,我蜀中人皆奉祀他。”她的随口一编却不胫而走,很快传到民间。妇女求子心切,纷纷挂起张仙——其实是孟昶的像来。

  张仙的形象一般是:穿着一身华丽衣服,面中敷粉,唇若涂朱,五绺长髯漂洒胸前。他左手张弓,右手持弹,作仰面直射状。右上角还画有一只天狗。此像常贴于烟囱旁,民间传说,天狗会顺烟囱钻进屋内,吓唬孩子,传染天花。张仙爷守住了烟筒进屋了。所以画像两旁常贴一副对联:“打出天狗去,保护膝下儿。”横批是“子孙绳绳”。民间附会说,张仙所挟之“弹”,与“诞”同音,暗含“诞生”之意,故而张仙有护子而兼送子之功。

  自从私有财产出现,追求财富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于人们认为财神可以助人发财,所以过去各地敬财神之风甚盛,非常崇拜“财神”。旧时把财神当吉祥神来供奉和崇拜,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富裕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旧时人们把对财富的渴望之情寄托于神仙,塑造出了文财神、武财神,以满足各阶层人士祈财的不同需求。虽然年年祈财也未必发财,但人们在这样的祥瑞环境里总能获得慰藉。财神是中国各阶层最普遍的信仰对象之一。

  影响最大的财神——赵公明

  众财神传说中,影响最大、祭祀最多的是赵公明。

  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为道教中的神明,是虚构的人物。传说他与钟馗是老乡,终南山人氏,自秦时入山修道,被汉代张道陵天师收为徒弟,骑黑虎,守护丹室。张天师炼丹功成,分丹使赵公明食之,遂能变化无穷,形似天师。张天师命其守玄坛。所谓玄坛,即道教之斋坛。赵公明因而被天帝封为

  “正一玄坛赵元帅”,故又称其为赵玄坛。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

  赵公明原为邪神、恶神,后被降服,在《封神演义》中成为财神。

  财神赵公明的形象,源于元明朝之间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黑而多须,跨虎。关于他的赐财功能,《搜神大全》说他:“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自此,赵公明司财使人致富的功能深人人心,备受欢迎。

  武财神——关公

  在中华商界有一种独特的关公文化,那就是奉关公为财神。按说关公与财神没有联系,为什么以关公为财神呢?这主要是与人们对关公的“忠义”敬仰有关。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记有关羽被迫降曹后,曹操企图以金钱、高官、美女来收买关羽,但关羽丝毫不为所动,仍离开曹操,来到刘备身边,因此关羽被塑造成“千古忠义第一人”。面对财富,很多人往往见利忘义。所以,人们希望在金钱面前要像关公那样坚守诚信和忠义,不能见利忘义、见色忘义,所以把关公奉为武财神来供祀。

  文财神——比干、范蠡

  民间把比干、范蠡作为文财神敬奉,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他们的人品、人格崇敬。《史记·殷本纪》载: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为人忠耿正直。而纣王荒淫无度,残酷暴虐,比干直言劝谏。纣王不仅不听,还把比干剖膛挖心。后世奉比干为财神,主要是对他心地纯正、率直无私品格的敬仰。范蠡为文财神,是因为他原为越王勾践的大臣,足智多谋,帮越王打败了吴王,不居功领赏,反则隐名埋姓,到齐国经商,积了一笔财产,自号陶朱公。但他发家致富又能散财,接济穷人。所以,人们把他奉为文财神。

  民间不论供奉的是赵公元帅、武财神,还是比干文财神,旁边都要配有利市仙官。利市仙官民间称为小财神,来历不明。据《封神演义》讲,他为赵公元帅的徒弟,叫姚少司,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的利市仙官。所谓利市,也就是做生意吉利走运,一本万利。迎利市仙官,古时是在正月初五,天刚放亮就可听到一阵鞭炮声。清蔡云有《竹枝词》云:“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该诗把人们为祈财求利而抢先祭神的习俗生动描绘出来,表现了人们求财的功利心理。

  喜神是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吉庆的神祇。人们总是希望趋吉避凶,追求喜乐而厌弃悲哀烦恼,所以要造出一个喜神来,不仅是人们的一种求安求财心理,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在民间礼俗活动中,喜神经常为人们所奉祀,尤其在婚礼中。但在民间吉神中,喜神却不常见于经传,而且形象也少见于图绘。从一些古籍来看,喜神纯粹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不似其他神祗,还有个依托或姓氏。民间供奉的喜神,其实大多为“月老”和“和合二仙”。

  月下老人

  在民间敬奉的喜神中,月下老人必不可少。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是婚姻之神。我国至今还有些地方称媒人为“月老”,足见月下老人的影响之大。月下老人可以用心使一对青年男女实现花好月圆,也可以粗心大意让一桩婚姻阴差阳错。因为他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所以一直接受着无数含情脉脉的少男少女的礼拜和祈求。

  传说中月老主管着世间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以红绳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缘。唐代李复言的传奇小说较早地对此作了详细记载。

  相传唐代有个叫韦固的人,年少未娶。一天夜里,他经过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着一布袋坐着,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他在翻查什么,老人答道:“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袋内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便定终身。”这就是流传千年的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来历。

  韦固十分惊奇,忙打听自己的婚事。月下老人翻书查看,笑着对他说:“足下的未婚妻,就是店北头卖菜的瞎老太婆的3岁女儿。”韦固勃然大怒,暗地里派仆人去刺杀那个小女孩。不料,仆人因失手只刺中了她的眉尖。

  14年后,韦固从军立功,相州参军王泰要招他为婿。王泰的女儿年十六七,容色华丽,只是屑间常贴一花。韦固问起究竟,才知道此女正是过去月下老人提及的3岁小女,后来被王收养,视为己出。韦固才知道天意不可违,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宋城的县宰知道这件事后,把那间客栈定名为“定婚店”。牵红线的老人,因此称为“月下老人”。

  这个故事既富有传奇性,又包含封建婚姻的悲剧性。对于那些旧时被扭曲的包办婚姻,也许多少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也是喜神。旧时民间举行婚礼时,常挂和合二仙的画像,取“和谐好合”之意,以图吉祥喜庆。

  “和合二仙”又称“和合二圣”,是传统所供奉的和合之神、欢喜之神,别称“欢天喜地”。和合二仙为民间传说中象征团圆、和谐、吉庆的二位仙人,是掌管婚姻的喜神,主婚姻和合。

  相传,和合二仙本是肉身投胎,并非仙人,他们都是唐代人。他们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他们同住在一个村子里,亲如兄弟。两人同时爱上一个女子,但互相不知道。后来拾得要和那个女子结婚,寒山于是弃家到苏州枫桥,削发为僧。拾得了解到这件事,亦舍女来到江南,寻找寒山。探知其住处后,乃折一盛开荷花前往见礼。寒山一见,急持一钵斋饭出迎。二人乐极,相向为舞,拾得也出了家。二人在此开山立庙,叫做“寒山寺”。自是,世传之和合神像亦为二,为蓬头之笑面神,一持荷花,一捧圆盒,意为“和(荷)谐合(盒)好”,婚礼之日必挂悬于花烛洞房之中,或常挂与厅堂,以图吉利。

  寿星,是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千百年来,中国人对长寿的追求始终不渝,上至统治者,下到民间百姓,求仙祈寿的观念和行为贯穿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无不反映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寿星本为星名生辰坐青龙,最早见于秦汉时期的《尔雅·释天》:“寿星,角亢也。”晋

  郭璞注日:“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日寿。”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也有记载:狼比地有大星,日南极老人星;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此可见,寿星在当时是作为掌管人间祸福的一种星相而被供奉的。在现在的民间传说中,有男寿星、女寿星之分。男寿星是南极仙翁,女寿星叫麻姑。

  男寿星——南极仙翁

  南极仙翁是道教信奉的保佑人间性命年寿的神仙。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玉清真王,传说为元始天王九子。

  南极仙翁是南极老人星的人神化,古时人们认为天上的南极老人星主国家之寿,以此星的隐显为王朝命运兴衰的征象。后来它又被引申为主人寿长短的神灵。唐代司马贞将寿星当作主人间福寿之神,他说:“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

  南极仙翁的传统形象,就是我们常见的那种拄长杖的老人形象:慈眉善目、鹤发童颜,右手拄着寿杖,杖高于头顶,左手托着一只大寿桃。

  民俗年画《寿星图》是人们喜爱的吉祥物,慈眉善目的寿星老人满足了人们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望。《寿星图》中还点缀有松、鹤、龟、灵芝、葫芦等长寿吉祥物,更增添了吉祥的意味,突出了长寿的主题。还有些民俗年画将寿星与福禄二仙一并画在图中,称“福禄寿图”,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和精神的安慰。

  民间传说中,还把东方朔、彭祖、太上老君也称为老寿星。把他们称为老寿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寿命都长。传说东方朔为岁星的化身,曾三次偷吃王母娘娘的仙桃,活了1800多岁,所以,民间把他奉为长寿之祖。彭祖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长寿仙人,善养生,800岁容貌不变。太上老君又称老子,传说他母亲怀胎72年,生时从母腋下而出,耳长七尺,须发皆白,故称老子。他曾经历三皇五帝至周,长生不死,因此也称老寿星,也把他作为吉祥长寿的象征。

  女寿星——麻姑

  麻姑为传说中的长寿仙女、吉祥女神,一般用于祝贺高龄女长辈长寿。

  有关麻姑的身世历来生辰坐青龙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麻姑是凡人修炼而被奉为寿仙的。当然,麻姑成仙的说法是多种多样的。

  麻姑事迹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晋代,东海有孝廉,名王远,字方平,后来当上了中散大夫。他精通“天文图谶河洛之要”,后来辞官入山修道,成了著名神仙。麻姑是王远的妹妹,长的俊俏美丽,本事了得,相传她修道成仙,可掷米成丹砂,能穿木屐在水面上行走。麻姑年龄看似十八九岁,却自称看过“东海三为桑田”。麻姑被人们奉为寿仙即源于此。

  麻姑成为寿星,还与王母娘娘有关。传说三月三日王母娘娘诞辰,举办蟠桃大会,各路神仙齐来祝寿。百花、牡丹、芍药、海棠四位花仙特邀麻姑同往。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为王母娘娘祝寿。麻姑没有什么好献的,就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造寿酒,献给王母,这就是麻姑献寿的来历。麻姑此被王母封为女寿仙。“麻姑献寿”也成为民俗画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画中麻姑美如天仙,或腾云,伴以飞鹤;或骑鹿,伴以青松;或直身,双手托盘作奉献状,盘中一壶美酒,几枚仙桃或佛手;或肩背一细竹枝,枝上挂一壶美酒,一童子背一巨大的仙桃相伴相随。麻姑献寿的艺术形象,代表着民间对仁厚的长者和尊贵的客人最诚挚、最美好的祝福。

  “福”是人们孜孜以求、极其向往的人生大目标,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正因为“福”有如此大的魅力,福神成了备受人们崇拜的吉祥神。人们为他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神职并虔诚礼拜,希冀家门降福,鸿运绵长。

  传统吉神文化中,“福神”有兼容众多吉祥神职的功能,但也因此失去了鲜明的象征,其形象与功能变得模糊不清,以至于人们在祈求菜一个具体的好运时,往往要祭祀专供某职的吉祥神,福神只在人们祈求的目标比较空泛时才成为人们供祀的对象。

  福神的早期形象——福星

  福神最初源于先民的星辰崇拜,即福星,后来才逐渐人格化。古人崇拜星空,认为浩渺无际的星空是众神的居所,每一点星光都是一位星辰之神。而木星是五颗引人注目的行星中的一颗,同时木星每进一宫,就代表地球度过了一年,故生辰坐青龙木星又叫岁星,可以说是福神的早期形象。

  早在西汉时,木星就被作为赐福之星看待,政府专门建造庙宇来供奉岁星,这种祭祀制度一直持续到晚清。在紫禁城南的先农坛旁边就有一座祭祀岁星的大殿,每到金秋时节,皇帝便率领文武百官在此举行盛大仪式,祈求岁星赐福天下,保佑五谷丰登。民以食为天,丰收当然是福,故而岁星被赋予福星称号,自然也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此,木星便成为人们辞旧迎新时遥祀祈福的对象。人们祈望新的一年能获得好运、平安无事,于是产生了许多民间故事,都是说年末岁首之际,福星要降福人间,逐渐形成了人们除夕之际要等待岁星来临以获得福运的守岁习俗。至今,除夕之夜,全家仍要围炉而坐,终夜不眠,期盼福星降临,来年幸福吉祥,家道兴旺。

  福神的普遍形象一一赐福天官

  在福神的各种形象中,最为人们所熟知和普遍认可的是民俗年画上的“赐福天官”。其形象一般是朝官装束,身着红色袍服,腰缠龙绣玉带,手执大如意,足蹬朝靴,慈眉善目,五绺长髯,一派喜颜悦色、雍容华贵的气象。有的年画上,天官身旁还有一名童子,手捧花瓶,瓶中插玉兰、牡丹,寓意“玉堂富贵”。还有一种天官图,天官笑容满面,手抱身带五个童子,童子手中分别捧着仙桃、石佛、佛手、春梅和吉庆鲤鱼灯等吉祥物。也有的天官手持“天官赐福”的条幅,就更为直白了。

  这赐福的天官,是道教树立的福神。传说东汉张道陵创立天师道,作三官书为人治病,即天官、地官、水官。他们各司职责,其中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于道教着力尊奉宣扬,这种说法便流传下来,其中“天官赐福”的说法最受人们欢迎。于是,人们便把天官作为降福的福神来信奉。

  福神的典型形象——福神阳城

  另有传说,福神历史人物演变而来。福神阳城(杨成)即典型的一例。福神阳城的打扮不似天官,而是一位员外模样,很像福禄寿中的禄神。

  阳城为唐德宗期间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时道州多生侏儒,多年惯例,州里每年要把侏儒贡献朝廷,供宫中玩乐。每逢强征侏儒送往京都生辰坐青龙那天,生离死别,哭声震天,惨不忍睹。阳城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写了一道奏章:“州民尽短,无以贡,不知何者可以贡?”德宗皇帝看了奏章,终于省悟,下诏自后免除道州进贡侏儒。

  阳城给道州人民带来福音,道州百姓感恩戴德阳城为民解灾降福,各自捐资为阳城建造祠堂,众多人家还供奉阳城的画像。久而久之,阳城被奉作了福神。这也清楚地表明,能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也就是人民心目中的福神。

  气象变化万千,是古代民间最感神秘莫测的事情。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和科学认识水平,人们对于气象的观测难以摆脱宗教神学的影响,认为从中可以预测社会人事的吉凶祸福,因而形成了气象崇拜和一些禁忌活动,以期达到趋吉的目的。

  上古人们的“万物有灵”观念中,自然界风、雨、雷、云、虹等气象现象,无不通寓神灵之性。因此,人们对这些神秘的自然力诚惶诚恐,顶礼膜拜。

  在民间,风向在某一时刻里,据说有兆示能力。江苏一带正月初一有早起观风向卜农事的习俗,以为是时东北风则吉,西北风则凶。忌讳南风,俗以为南风主旱。又忌小暑日东南风,也谓之主旱。崇明一带,忌讳白露日刮西北风或东北风。俗以为如此则会对棉花生长不利。旧时,农事生产中还有“八方来风,只有巽风(东南风)才吉,其余皆凶”的说法。

  因为旋风的样子奇怪,人们认为属于一种“怪异”现象,所以对它也有许多避讳。俗信以为,旋风是鬼走路时带起的风,人们遇之不吉。万一碰上了,要用咒骂、唾唾沫,以鞋扣、物什投打等方式来破解灾难。常用的咒语、口诀有“旋风旋风你是鬼,我有磊刀砍你腿”等说法。浙江一带忌行路时遇到旋风,俗叫“鬼头风”,有鬼来侵害,要吐口水,或解小便,鬼不敢近身。

  雨

  民间认为雨水下得多少全天神管辖,故有向雨神或龙王爷祈晴、求雨的习俗,更有一些忌雨习俗。但不管何种形式,多数是与农事有关的。

  旧时靠天吃饭,一些农时节气,多是忌雨(或忌不雨)的重要日子。如河南立夏忌无雨,俗说“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意指立夏不雨兆凶年。立秋夜则忌雨。生辰坐青龙江苏忌处暑日下雨,谚云:“处暑若还天下雨,纵然结实也无收。”又忌白露日下雨,俗有“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的说法。

  雨后出彩虹,在古人眼里,也认为是天意的显现,是神灵的兆示,因而对其产生了敬畏心理。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禁忌用手指点彩虹,惟恐冒犯了天神。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禁忌指虹的民歌诗句。说是出现在东边天空的彩虹,人们不敢用手指它,南方或北方出现了彩虹,民间还认为是灾难的象征,深以为忌。有俗语云:“东虹打雷西虹雨,南虹出来发大水,北虹下来卖儿女。”又云:“东虹风、西虹雨,南虹北虹涨大水。”

  雷电

  雷电在自然界中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威力。自古以来,汉族民间对雷电存有不解和恐惧心理。人们相信是雷公神主掌的,那么在不该有雷电的时期里,有雷鸣电闪,人们更以为是有灾祸的预兆。

  汉族民间有许多关于响雷的禁忌。如河南一带,忌正月、二月、九月响雷。俗语云:“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粪谷堆,三月打雷麦谷堆。”土谷堆,即为疫病将临,坟头激增之意;又“九月雷公发,春旱一百八。”认为九月雷响,来年必有大旱。河北一带忌十月响雷,俗云:“十月雷,阎王不得闲”,“十月雷,人死用耙推”。意指十月内有雷电,来年有灾疫。江苏一带,也有“十月雷,人尸拌来堆”的说法,其意相同。江苏—带有立秋忌雷的说法,所谓“秋毂碌,收秕谷”,“秋勃鹿,损万斛”等均是指立秋日雷鸣主秀不实,故而忌之。广西一带也有“雷打秋,晚禾折半收”的说法。

  这些对气象的禁忌,其实是人类受客观环境制约后,所做出的旨在维持心理平衡的反应,是人们趋吉避祸心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