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数详批

预测师介绍什么是易经文化

紫微斗数 40 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其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那么都哪些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无论是党内的,还是党外的;无论是这个民族的,还是那个民族的;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华侨华人,所共同追求、崇拜的优秀精神文化?我认为这些传统文化精华集中体现在五经四书等经典著作中。而易经则是这些经典著作中的瑰宝。

那么,究竟什么是《易经》?《易经》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奥秘,以致于七千多年来人们在不断追求、研究、探索呢?

要讲解《易经》,首先要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诸葛亮借东风的片段,诸葛亮站在祭神台上,手握七星宝剑,口中念念有词,最后凭借上帝的力量,祭来了东南风。其实,这是为诸葛亮用《易经》预测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纱。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位对《易经》和《奇门遁甲》有很深研究的易学家、军事学家,诸葛亮实际上是通过运用《易经》的预测方法,事先预测出了当时一定会有东南风的出现,否则诸葛亮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作担保。

过去,人民群众对文化知识掌握极少,对《易经》只是口头听说,并不知道其中的文字语言。正因为许多人没有读过《易经》,不知道什么是《易经》,加上《易经》基本组成部分是卦,卦有一种预测或者占卜的先知先觉作用,所以《易经》又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也有的人把《易经》列入神秘文化范畴。这就造成了人们对《易经》认识和理解上的错觉。

近代,由于各种原因,《易经》被认为是四旧,是封建迷信,是唯心主义,是受批判的禁书,《易经》的真实理论又被歪曲了,《易经》的真实面目又被掩盖了。

● 清华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民国时期,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后来,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写进了清华校规,再后来这两句名言又成为清华校训。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孔子在对《易经》的乾卦和坤卦深入研究之后,提炼的两句最为典型、最为核心、最受到人们尊崇的至理名言。也是整部《易经》告诉人们的真谛。是最大的普世价值,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弘扬,现在许多家庭的书柜中都有《易经》,许多人对《易经》不再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是必读之书,但就是看不懂。看不懂就把它束之高阁起来。曾仕强教授的五场讲座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轰动,人们对《易经》的学习又有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和理解《易经》,我先从《易经》的三大组成部分开始,使大家认识和了解《易经》

第一讲 《易经》的三大组成部分

《汉书·艺文志》记载: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说的《易经》,实际上是由中华民族历史上三位伟大圣人,在三个不同的时代共同完成的一部历史巨著,由易、经、传三大部分组成。从时间跨度来看,易产生于上古时代,即伏羲、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所处的新石器时代;经发展于中古时代,即五帝及夏、商、周时代;传撰写于近古时代,即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易经》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先后历经了五千多年,这还不包括在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间许多易学研究者新的成果。任何一部经书,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专着,而是一个时代、一群人共同创做的产物,但都有其代表人物,《易经》也是如此。上古圣人伏羲创立了易即太极图、阴阳观和八卦。中古圣人周文王推演成为经即《周易》。近古圣人孔子进一步创作出了传即《易传》。

历经上古、中古和近古,由三位伟大圣人创立的《易》《经》《传》,就是今天学习的《易经》。《易经》不仅为中国的文明和发展,而且为世界的文明与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一、关于伏羲创立的易

1、什么是易?

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首先就是日月,人们的宇宙观就是日月观。《说文》《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也有人说,日月为易,刚柔相推。从象形字的角度讲,易的上面是日,代表太阳,下面是月代表月亮,日为阳,月为阴,易就是阴和阳组成的统一体,易就是阴阳观。 易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化。如同日月一样,白天是太阳,晚上变成月亮,阳变成阴,阴变成阳。

在《易经》中,易是由太极图,阳爻—、阴爻--,八卦和进一步排列组合后产生的六十四卦。

2、什么是太极图。太极图也就是无极图。 无极就是阴抱阳,阳抱阴,阴阳尚未分离,天地尚未形成时期。伏羲认为,在天地没有分离之前,宇宙是阴阳混沌于一体的无极图,在混沌状态下,是没有极可分的。

太极图

太极图俗称为阴阳鱼。描绘的是开天劈地之前乾坤的浑浊状态,其中蕴含了对称哲理、阴阳平衡哲理等深奥的无字语言。这种混浊状态大致分为未见气、气之初、形之始、质之成四个阶段。一旦由气而形,由形而质,就会由量变发生质变,轻清之气上浮成为大气层,也就是天,重浊之物下沉凝聚成为地。中华传统文化中自从盘古开天地,描写盘古手持一柄板斧,挥手一砍,将混沌一劈两半,一半为天,一半为地,是对宇宙形成和人类形成的美好传说。

太极图中两个美丽的阴阳鱼,也是人们早期对人的认识。也就是说,在开天劈地之前,阴阳就已经在孕育了,产生人类生命的物质就孕育了。开天劈地产生了生命,并且是分出了阴阳、雌雄的生命,这种具有阴阳之分、雌雄之分的鱼类就是人类生命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