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大雪,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
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均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降至-10℃,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在气候正常年份,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已有积雪出现,冬小麦已停止生长。大雪以后,江南进入隆冬时节,各地气温显著下降,常出现冰冻现象,“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就是这个时间的真实写照,但是有的年也不尽然,气温较高,无冻结现象,往往造成后期雨水多。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腊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
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这时天气虽冷,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不可将窖封闭太死,以免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烂窖。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
大雪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和低温的预报,注意防寒保暖。越冬作物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冻害。注意牲畜防冻保暖。
农历正月
正月初一日 弥勒尊佛佛辰
正月初一日 元始天尊万寿
正月初四日 孙天医真人千秋
正月初六日 清水祖师佛辰
正月初八日 五殿阎罗王圣诞
正月初九日 玉皇上帝万寿
正月十二日 罗千岁千秋
正月十三日 关圣帝君飞升
正月十五日 门神户尉千秋
正月十五日 上元天官大地圣诞
正月十五日 临水夫人陈靖姑千秋
正月廿二日 武德尊侯沈祖公圣诞
正月廿四日 雷都光耀大帝圣诞
农历二月
二月初一日 一殿秦广王千秋
二月初二日 福德正神千秋
二月初二日 济公活佛圣诞
二月初二日 土穀尊神圣诞
二月初三日 文昌帝君圣诞
二月初六日 东华大帝圣诞
二月初八日 三殿宋帝王千秋
二月初八日 马神爷千秋
二月十五日 九天玄女娘娘圣诞
二月十五日 太上老君万寿
二月十五日 精忠岳王千秋
二月十五日 三山国王千秋
二月十六日 开漳圣王千秋
二月十八日 至圣先师诞辰
二月十八日 四殿五官王千秋
二月十九日 观世音菩萨佛辰
二月廿一日 普贤菩萨佛辰
二月廿六日 南宫赵真君圣诞
农历三月
三月初一日 二殿楚江王千秋
三月初三日 玄天上帝万寿
三月初三日 吴千岁千秋
三月初四日 张千岁千秋
三月初六日 济公活佛成道
三月初七日 三天主考圣诞
三月初八日 六殿卞城王千秋
三月初八日 赵千岁千秋
三月十五日 保生大帝吴真人千秋
三月十五日 中路财神赵元帅千秋
三月十六日 准提菩萨佛辰
三月十八日 南天廖将军圣诞
三月十八日 后土皇神圣诞
三月十九日 太阳星君圣诞
三月二十日 注生娘娘千秋
三月廿三日 天上圣母圣诞
三月廿六日 鬼谷先师千秋
三月廿七日 七殿泰山王千秋
三月廿八日 苍颉先师圣诞
三月廿八日 东岳大帝圣诞
农历四月
四月初一日 八殿都市王千秋
四月初四日 文殊菩萨佛辰
四月初八日 释迦佛祖万寿(阳历)
四月初八日 九殿平等王千秋
四月十四日 吕纯阳祖师圣诞
四月十四日 孚佑帝君圣诞
四月十五日 释迦文佛得道
四月十七日 十殿转轮王千秋
四月十八日 北极紫微帝君千秋
四月廿一日 李托塔天王圣诞
四月廿一日 先天朱将军圣诞
四月廿四日 金光祖师圣诞
四月廿五日 武安尊王千秋
四月廿六日 五榖先帝千秋
四月廿六日 南鲲身李大王爷千秋
四月廿七日 南鲲身范五王爷千秋
四月廿八日 神农先帝万寿
农历五月
五月初一日 南极长生帝君千秋
五月初一日 封千岁千秋
五月初五日 侯千岁千秋
五月初六日 清水祖师成道
五月初六日 薛千岁千秋
五月初七日 巧圣先师千秋
五月初七日 耿千岁千秋
五月十一日 天下都城隍爷千秋
五月十二日 卢千岁千秋
五月十三日 霞海城隍爷千秋
五月十三日 关平太子千秋
五月十七日 萧府王爷千秋
五月十八日 西王金母圣诞
五月十八日 张府天师圣诞
五月十九日 九天马恩师圣诞
农历六月
六月初三日 韦驮尊佛辰
六月初六日 虎爷诞辰千秋
六月初八日 四女仙祖寿诞
六月十一日 田都元帅千秋
六月十五日 王灵天君圣诞
六月十五日 无极老申老娘寿诞
六月十六日 先天王灵官圣诞
六月十八日 南鲲身池二王爷千秋
六月十九日 观世音菩萨得道纪念日
六月廿四日 关圣帝君圣诞
六月廿四日 雷祖大帝圣诞
六月廿四日 西秦王爷千秋
六月廿四日 南极大帝圣诞
农历七月
七月初七日 七星娘娘千秋
七月初七日 大成魁星圣诞
七月初七日 卫房圣母圣诞
七月十三日 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十四日 开基恩主千秋
七月十五日 中元地官大帝圣诞
七月十八日 瑶池王母娘娘圣诞
七月十九日 天然古佛圣诞
七月十九日 值年太岁星君千秋
七月廿一日 普庵菩萨佛辰
七月廿三日 南宫柳星君千秋
七月廿三日 诸葛武侯千秋
七月廿三日 法主圣君千秋
七月廿四日 郑延平郡王千秋
七月廿五日 武德侯沈祖公千秋
七月三十日 地藏王菩萨佛辰
农历八月
八月初三日 北斗星君圣诞
八月初三日 九天司命灶君千秋
八月初三日 九天朱恩师圣诞
八月初三日 姜相子牙千秋
八月初三日 徐千岁千秋
八月初五日 雷声普化天尊圣诞
八月初八日 瑶池大会
八月初十日 临水夫人李姑千秋
八月十二日 何千岁千秋
八月十五日 太阴星君圣诞
八月十五日 陈靖姑成道纪念日
八月十五日 南鲲身朱四王爷千秋
八月十八日 九天玄女娘娘千秋
八月十八日 开台湾郑国姓圣诞
八月廿二日 燃灯古佛万寿
八月廿二日 广泽尊王千秋
八月廿三日 邢天王爷千秋
八月廿四日 南鲲身万善爷千秋
八月廿七日 至圣孔子先师圣诞
八月廿九日 中华圣母圣诞
农历九月
九月初一日 南斗星君圣诞
九月初九日 斗母星君圣诞
九月初九日 中坛元帅千秋
九月初九日 丰都大帝圣诞
九月初九日 九皇大帝圣诞
九月初九日 天上圣母飞升
九月十三日 孟婆尊神千秋
九月十五日 无极老申娘圣诞
九月十五日 朱圣夫子圣诞
九月十五日 南鲲身吴三王爷千秋
九月十八日 仓圣先师千秋
九月十九日 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农历十月
十月初三日 临水夫人林姑千秋
十月初五日 达摩祖师佛辰
十月初十日 水僊尊王千秋
十月十二日 齐天大圣佛圣
十月十五日 下元水官大帝圣诞
十月十八日 地母娘娘圣诞
十月廿二日 青山灵安尊王千秋
十月廿三日 周仓将军爷千秋
十月廿五日 感天大帝许真人千秋
十月廿七日 紫 微 星 君 圣 诞
农历十一月
十一月初四日 安南尊王千秋
十一月十一日 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十一月十五日 无极老母娘圣诞
十一月十七日 阿弥陀佛佛诞
十一月十九日 九莲菩萨佛诞
十一月廿三日 张仙大帝圣诞
农历十二月
十二月初一日 谭千岁千秋
十二月初六日 普庵祖师圣诞
十二月初八日 释迦文佛成道
十二月十六日 福德正神千秋
十二月廿四日 送神
十二月廿五日 天神下降
十二月廿九日 南斗北斗星君下降
十二月廿九日 华严菩萨佛辰
所谓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一周即一回归年的360度角划作24分,即太阳在黄经在向东每移动15度角为一“气”,移动一周360度共24气,农历将这24称为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称为“节气”,其余的称为“中气”。
节气通常被看作是阴历,实际上却是严格按回归年计算的,属于阴历的范筹。四柱排列中所用的年月划分也是严格以节气为标准的,而不是通常农历或公历的年月划分,这是起四柱的基本原则,使得四柱排列不受历法变更的影响而保持其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以回归年为纪年标志,符合四季寒暑变化的节律,遵循天道轮回的因果关系,而这些都是命理学的理论基础。
现将四柱年月支与节气之关系列表如下。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立春 315度 寅 立夏 45度 巳 立秋 135度 申 立冬 225度 亥
雨水 330度 寅 小满 60度 巳 处暑 150度 申 小雪 240度 亥
惊垫 345度 卯 芒种 75度 午 白露 165度 酉 大雪 255度 子
春分 0度 卯 夏至 90度 午 秋分 180度 酉 冬至 270度 子
清明 15度 辰 小暑 105度 未 寒露 195度 戌 小寒 285度 丑
谷雨 30度 辰 大暑 120度 未 霜降 210度 戌 大寒 300度 丑
注:1.一年的开始严格以立春时为准,如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立春,则甲戌年从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算起到1995年立春时止。
2.每月的开始严格以交节时刻为准,如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立春,则甲戌年寅月(一月)从立春时算起,到3月6日3时38分惊蛰为止,从3月6日3时38分起算作卯月(二月),余此类推。
古今的历法不外太阳历与太阴历两种,太阳历如今是世界通用的公历(前身为儒略历,十六世纪教皇格里高里十三世稍作修改形成了今天的公历),太阴历如穆斯林国家通用的穆斯林教历。
这两种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相对于地球来说,则为太阳绕黄道运行一周)为一回归年,并将其平均成十二个月份,再分立大小平闰月以概其余。太阳历的优点是四季分明,准确无差;
太阴历则严格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因没有顾及到地球公转周期,所以不能准确地划分四季界限。
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一方面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一方面又巧妙地设立闰月做到与回归年同步。
正月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 天气将回暖, 万物将更新, 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立春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
二月惊蛰: 春雷开始轰鸣,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 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 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 气温升高. 惊蛰是公历的3月6日或7日.
三月清明: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 草木萌动, 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清明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
四月立夏: 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 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 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
五月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 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 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 芒种是公历的6月6日或7日.
六月小暑: 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 炎热逼人, 小暑是公历的7月7日或8日.
七月立秋: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 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立秋是公历的8月8日或9日.
八月白露: 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 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白露是公历的9月8日或9日.
九月寒露: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 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寒露是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
十月立冬: 这个节气表示清爽的秋天将过, 寒冷的冬天开始, 立冬是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十一月大雪: 这个节气表示降雪来得较大, 大雪是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
十二月小寒: 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 会有霜冻, 小寒是公历的1月5日或6日.
对男士来说:
戴纯银戒指表示性情温和,易迁就他人。
戴金戒指者较重视利益,往往会有精明的生意头脑。
戴翡翠玉石者注重品位素质,处事严谨
对女士来说:
喜爱粉红钻或粉红色珊瑚者,感情丰富而浪漫。
喜爱红宝石者热情似火。
喜爱蓝宝石或海蓝宝石者,较内向冷淡。
喜爱祖母绿或土耳其石者,情感纤弱。
每个人的习惯都有不同,爱好亦不同,只因每人性格不同。所以,从戴戒指的习惯,可以看出你的性格。
喜戴在食指者,性格较偏激倔强。
喜戴在右中指者,崇尚中庸的人生观念。
喜戴在左中指者,有责任感,重视家庭。
喜戴在小手指者,有自卑感。
喜戴在无名指者,无野心,随和,不计较得失。
当然,据说,通过培养戴戒指的习惯,也可以培养改变你的性格:
食指:指示方向的手指,把戒指戴在此指个性会变得开朗而独立,最适合从事自由业的人戴。
中指:次于无名指最适合戴婚戒的手指,戒指戴在其上最能营造自由爽朗的气氛,能让你灵感涌现,变得更有魅力、有异性缘。
无名指:从古罗马时代以来习惯将婚戒戴在其上,相传此指与心脏相连,最适合发表神圣的誓言。而无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适度按压肌肉,有安定情绪之效。
小指:小指传达的是一种媚惑性感的讯息,戒指戴在其上将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特别推荐给直觉敏锐、从事流行时尚相关工作者。
小雪雪花飘,大地渐变冷。白天冰成水,入夜又冰冻。11月22日是我国传统节气“小雪”,小雪节气是农历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到了,天气真正的冷了,小雪,在二十四节气中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与程度,进入小雪节气,意味着气温持续走低,天气寒冷,降水状态由雨变成雪。小雪与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多少的节气,它不同于我们日常所指降雪强度较小的小雪。如果说前面节气中白露、寒露、霜降是因气温下降水汽凝为水珠,发展到冷凝为霜,那么,小雪则是寒气降至零下凝为雪。
小雪有些什么不一样的习俗?
腌腊肉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而面对着如此冰冻的天气,应该如何养生呢?
小雪以后,自然界真正进入到万物收藏,因此肾气相对旺盛。从五行理论来说,肾主咸,心主苦,咸胜苦,肾水克心火,《四时调摄笺》指出:“冬日肾水味咸,恐水攻火,故宜养心。”也就是说,冬季饮食调摄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以免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致使心阳的力量减弱。
黑芝麻红枣粥--男补肝肾女润肤
很多人小时候都喝过黑芝麻糊,那暖暖的芝麻糊香让你总有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
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黑芝麻红枣粥是小雪节气比较适合的养生食疗粥,配料有粳米150克、黑芝麻20克、枣(干)25克、白砂糖30克。具体做法是:黑芝麻下入锅中,用小火炒香,研成粉末,备用;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红枣洗净去核;锅中加入约150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和红枣,先用旺火烧沸;然后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粥烂熟;调入黑芝麻及白糖,再稍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黑豆羊肉炖当归--补血养颜暖身心
经常逛超市的朋友会发现,到了初冬季节,不少食品、饮品乃至保健品中都加入了黑豆。
黑豆蛋白质含量为49.8%,相当于牛肉的2倍多、鸡蛋的3倍、牛奶的16倍!黑豆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吸收率高达95%以上,除能满足人体对脂肪的需要外,还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向大家推荐一款非常适合小雪节气前后食用的黑豆食疗方——黑豆羊肉炖当归。主要的制作材料有:羊肉(瘦)1000克、黑豆100克、当归10克、桂圆10克。具体做法是,先将黑豆洗净用2杯清水煮软;同时另一个锅煮已切薄片的羊肉,同样用清水3杯,煮时要除去泡沫及肥油。将黑豆及羊肉倒入炖盅内,加入当归,同时加入切碎的桂圆肉,隔水炖上3小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