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数详批

《周易》: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厚德载物

紫微斗数 59 0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干·象传》(节选)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象传》(节选)

2006年4月6日,正在新西兰访问的***总理在会见当地华侨华人代表时,语重心长地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团结包容、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高尚品质,不仅能够在自己的国家创业,还能够在世界各地努力奋斗,创造丰硕的成果。

篇首引文出自《易经》的象传。象传是战国时代学者对《易经》中部分卦名、爻辞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所进行的阐发和解释。乾卦为《易经》六十四卦之首,象征孕含万物的天道自然,它是永恒的,也是变化无穷、生生不息的。

干与天、元同义,与坤相连,是古代文化中内涵最为丰富的基本范畴之一。象传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根据干的这一含义而作的引申。据孔颖达《正义》记载,‘天行健’者,行者运动之称,健者强壮之名,‘干’是众健之训。今大象不取余健为释,偏说‘天’者,万物壮健,皆有衰怠,唯天运动日过一度,盖运转混没,未曾休息,故云‘天行健’。天行就是天道,健就是健壮、运动不息;天行健是说天道日夜运行,四季交替,雷动风散,雨润日照,永不止息。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在这种天道启发下的人道的表现。也就是说,在象传的作者那里,赞美天道就是为了塑造和提倡一种理想的人格。天道运行,一往无前,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作为人来说,应该效法天道,充分发挥自己的生命活力,树立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出了人类勇于进取、勇于开拓、勇于向自己的惰性宣战的无畏气慨,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领域、不同层面都有着不同的体现。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它体现为积极否定、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礼记·大学》中称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革》也肯定: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每当积弊日久时,总会发生或者改革、或者革命一类的运动,如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清末的康梁维新。这些都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革新精神的具体体现。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自强不息体现为一种刚健、豪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自强不息已经渗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因子。张岱年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四点,其一就是刚健有为。1914年,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作题为君子的演讲时,即以自强不息为中心,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曝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韧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于世,犹舟之航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而后扬帆,登岸无日矣。接着,他又提到了坤卦中的厚德载物,以为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梁启超先生通过对这两卦的分析,要求莘莘学子既要像天体运行那样,有着刚健有为、奋发进取的精神;又要像大地包孕万物一样,有一种兼容并包、广收博采的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

以上就是《周易》: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厚德载物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紫微府测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