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姓,在晋国时期中的六卿之一,也同时是来自于出自姜姓,齐惠公的儿子名坚,字子栾,对此栾姓历史名人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栾姓历史名人
姓栾的名人历史上有哪些
栾布
西汉梁地人。少年的时候受雇于酒家,后来被抢去作了奴隶。后来成为梁王大夫。汉高祖杀彭越,下令不许收尸,栾布冒着被杀的危险哭着把彭越这个好朋友葬了,被官吏判处为死刑。栾布说:彭越是我的好朋友,他因为一点小事就遭到杀害,这里的大臣们着急 自己和彭越一样因为小事就遭杀。我也一样,到不如趁早杀了我吧。汉高祖听了以后,觉得他讲的没错,又因为佩服他的勇气与义气,免了他的罪,封他为都尉。文帝时候,栾布做了燕相,封在郦侯。中元五年逝世,燕、齐都为他立社,号栾公社。
栾巴
字叔元。东汉蜀郡人,一说河南内黄人。性格直爽,学问精深。顺帝的时候做黄门令。先后迁任桂阳、豫章太守和沛相。注重教育,政事明察。因为上书营造顺帝宪陵,被定罪入狱,不准回家20年。陵帝的时候任议郎,后来因为上书为陈蕃和窦武辩冤下狱后自杀。
栾书
春秋时期的晋国名将。
栾文博
是后魏时的著名宿儒,有门徒数千人。德林亦就学,始精诗、书。后好内事,于众辈中最玄默。
栾崇吉
宋代良吏,封丘人。明习文法,为官清廉,勤于政事,以政绩突出而闻名。
栾姓的名人知多少
栾德美
副主任医师。男,1954年1月出生,江苏射阳人。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曾任射阳县卫生防疫站防疫科副主任,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县卫生防疫站站长、党支部副书记,县卫生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现任江苏省射阳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兼任《中国卫生辉煌50年》、《江苏卫生保健》杂志编委,江苏省防疾学会、预防医学会、盐城市预防医学会理事,射阳县医学会会长,农民健康教育学会会长等职。射阳县政协医卫组组长、政协委员。主要业绩:先后被表彰为中国红十字总会先进会员、全市优秀卫生防疫站站长、全县优秀干部,多次被市卫生局和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先后撰写并发表论文48篇,其中4篇获市、县科技论文奖。在其亲自指挥和直接参与下,全县食品卫生、计划免疫、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均受到国家级表彰,先后通过初保先进县、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农村自来水普及县、爱婴县验收,健康教育、等级防疫站、等级医院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国率先试行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
栾贵钵
男,1941年2月出生,河北南宫人。1958—1960年在北京第一航空技术学校学习,后留校任教一年;1961—1979年在航空工业部303研究所工作。现任北京市昌平区来德奇加工厂厂长。主要业绩:长期从事科技工作,善于钻研,专长机械加工方面的研究。研制出浮球景观结构的专利技术,并被收入《中华优秀专利技术精选》等并被世界发明家国际协会评为金奖。该专利特点:国内外生产厂家仅应用:1、浮体浮力原理;2、德国科学家巴斯葛(PASCA1)理论,无法解决转动中浮球与球座产生的摩擦,并于实践中证明产品寿命很短。该专利又应用力学原理,从理论到实践已证明基本上为永不磨损型的长寿产品。另外,结构简单,节省能源,造价低,利于推广普及。在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产品中居领先水平,地矿部专业人士评价为世界第一。在从事景观浮球研究的同时,对球形体的加工技术还有3项重大突破,其中一项属于发明专利技术。其技术发明,先进于世界上发达国家使用数控机床的生产技术,其产品精度极高,设备简单,生产速度快,产品造价低。近期又奔破了在各加工行业具有广泛用途的三维万能仿形机床的研究工作,可首选应用在雕刻行业中,其优点是对操作工人的文化、技术、艺术水平要求不高。
栾鸿儒
教授。男,1929年10月出生,辽宁新宾人。1952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曾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现任职于西安理工大学。中国水利学会泵及泵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业绩:长期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多年来,为国家培养水利水电建设人才做出了贡献。曾任中国水利电力部高等学校教学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已为国家培养出一批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在水力机械、泵抽水系统水力过渡特性、泵站水力学及泥沙等学科领域有深入研究,完成多项国家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泵站水锤电算程序开发与应用获省级优秀科学研究成果奖,在国内公开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主要有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大型离心泵站水烫特征线解法与应用》等,公开出版的著作10余种,其中《农用井泵》、(水泵及水泵站)分获1980年国家新长征优秀科普图书奖和1995年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姓栾的名人盘点
栾心汉
教授。男,1939年9月出生,山东青岛人。1963年毕业于山东冶金学院钢冶金专业。现任职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钢铁冶金教研室。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热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炼钢技术协会理事等职。先期从事冶金企业生产技术及管理工作,1972年开始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主要业绩:编著正式出版(钢冶金学)、(铁合金约、(电炉炼钢)、(冶金工厂设计)等和主编校内出版的研究生、本(专)科生教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等教学文件10余本,数百万字。公开发表科技论文和高教学术论文40余篇。与企业合作,主持完成多项科研、设计、工程和技术推广项目并取得效果。曾荣获江苏省政府颁发的开发苏北有功人员二等奖,陕西省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西安市电炉钢节能技术标兵和先进工作者奖励多项次,以及中国金属学会铁合金学会、陕西省金属学会、西安市铸造学会、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等多项次优秀论文奖和本校的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从秀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诸多嘉奖。身居教学科研第一线,学风端正、治学严谨、经验丰富,成果累累。正为冶金高教事业做着新的贡献。